「大人的科學」是日本學研社在 2003 年推出的科學玩具企劃,藉由有趣與簡易化的實體組裝,進而了解艱澀的科學原理。每期的內容包含主題書與科學模型,最知名的有 35mm 相機、投影星象儀、反射式望遠鏡以及電波校時時鐘…等。
原本日本原版「大人的科學」對於日文不甚專精的我來說是有相當的難度,但後來有了天下雜誌的繁體中文版,也才能在玩耍裝模型之際,好好惡補一番科學知識。
愛聽音樂,從 mp3 聽回 CD ,從晶體機聽回管機,聽回黑膠… 而恰好留聲機就是一開始刻製黑膠母片的原理,把聲音保存下來,這可是跨時代的大發明!
繁體中文版「大人的科學」正面:
翻開後有著這期的主題說明:可以錄音、播放的愛迪生圓筒形留聲機:
拆開盒子,有著本期說明與模型零件:
全繁體的組裝說明,零件盒也與日版的包裝一致:
話不多說,動手組裝當 maker~
清點零件:左上方為蠟條,可供錄音放音;中間右上方為軸承、基座;左方中下為驅動部件;中間為錄音機構、放音機構;右下方為傳聲筒與傳音管。
快速翻完組裝指南後,從底座開始動工!
裝上開關⋯
確認電池正負極接點!
將電源線安裝妥當⋯
再將電源線接上馬達,這裡用了防呆接頭,不用怕會裝反!
緊接著是裝配最重要的錄音、播音機構。
仔細將聯結螺絲鎖上⋯
裝上傳動機構⋯
這裡的裝配會有點複雜,按照說明書上一步步完成即可。
這個部件會是最重要的核心,決定了傳動軸的計時功能。
回到馬達部分,準備與底座合體!
裝好馬達的樣子:
拿出傳動軸與齒輪,與馬達串接。
傳動部件裝配完畢,可大致猜到這是由馬達帶動兩組轉動機構。
再把錄放音機構裝好,就完成 70% !
緊接著完成蠟條固定器⋯
裝上傳動橡皮筋⋯
裝上電池,就可以先測一下會不會動囉~
若一切順利,馬達機構也正確通電運轉;就準備把傳聲筒安裝上去⋯
登登~ 很壯觀的留聲機完成!
背面照⋯
等等~ 其實還要裝上錄音頭才算完成。零件中有一個錄音機構與放音機構。針對需求可快速更換,特寫圖稍後再帶大家了解
這次的評測計劃是:播放黑膠唱盤,用留聲機取樣把音樂錄下。
設備: usb-1 黑膠播放機,鐵三角唱針 長物志森羅萬有真空管前級 ECC88 BOSE Companion 5 RCA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范克萊本 1971版 黑膠 (這片年紀還比我大… 當然還有愛迪生圓筒留聲機)
范克萊本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有種與哀傷搏鬥的強韌感,音色堅毅卻不狂暴,很適合在初秋聽!
錄製時將傳音筒靠近音源,盡可能放大音量!
錄音針特寫,收音時會以鼓膜傳來的力道,刻下深淺的音痕。這就是聲音的線條⋯
順利的錄下貝多芬月光鋼琴奏鳴曲,錄音頭將聲音振幅透過鼓膜的收縮,以錄音針刻下聲音的線條,底下可以看到很多蠟條屑⋯
整齊的音軌,大概收錄了15秒的月光奏鳴曲!
很棒,對吧~ 把黑膠的聲音再倒回留聲機⋯
錄放唱頭比較: 上:留聲機錄音頭,錄音針為可動式設計,較尖。根據鼓膜振幅,轉換成刻錄的力道
中:留聲機放音頭,針頭為固定式設計,較鈍。以針頭帶動鼓膜,傳出音軌的聲音 下:黑膠唱盤放音頭
★ 結語
「大人的科學」是個超棒的企劃,任何大人都會躍躍欲試,想著動手組裝超酷的各式模型,這早已超越玩具等級!在 maker 活動抬頭的今日,實在很適合入手一整組大人的科學,以玩樂的心態,重新認識、了解機械以及科學原理。除了可深化自身的常識,還能帶著身邊的小朋友成長。而模型中所附的說明,可是很有深度的雜誌,以淺顯易動的圖文說明,解釋複雜的原理,這可比自然課本有趣多了。
當然,此次評測仍有點小失望,也或者說抱著太大的希望。錄製的月光奏鳴曲慘不忍聽,筆者仔細想了又想,想了又想,發覺這可能是評測樣本選的太 over ,此留聲機可以錄製的解析度很低,要把一連串的快速音符都收錄進去,也太為難這台小玩具了。畢竟收音鼓膜、錄音針,都只是示意複刻罷了,它實在無法負擔這麼複雜的音源。改用慢速的說話聲,就可以清楚錄下跟重播了。哈哈,所以用它來錄下月光奏鳴曲也只是筆者無可救藥的浪漫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