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耶誕節的前夕,一個大雪紛飛的深夜裡,小麵的我那台用了剛好滿五歲的第一代 iMac 233/A 在一陣螢幕急速閃爍後,便長眠不醒了!事實上,CRT iMac 的螢幕一向為人所詬病,很多人在使用不到一年便陣亡,小麵可以撐到滿五年已經是難人可貴了。以往偶爾發生螢幕閃動,發出嗶嗶波波的聲響,這個經驗相信絕大多數的 CRT iMac 使用者都曾遇過,但是不修也不是,修了又覺得划不來,所以就一直將就的用著,直到壽終正寢。曾聽人說過這是因為螢幕的高壓電路板出問題,但小麵的並非電子相關科系出身,無能力自行維修,而送修的費用絕對是遠大於這台五歲 iMac 殘餘的身價,因此念頭一轉,突然打起乾脆幫她換螢幕的主意。也許有人會質疑,規格這麼老的電腦幹嘛還如此大費周章,說實在話,小麵的工作屬性動腦的時間要多過動手,而且這電腦放在家裡上上網、打打字,甚至畫畫 CAD 的都還綽綽有餘,我何苦迷失在追求處理器速度的洪流裡,反正電腦再怎麼慢,絕對比我的腦袋快~
CRT 既笨重又佔空間,既然要換螢幕就乾脆換台 LCD 的,外型簡潔又不傷眼,況且小麵的家境清寒,也沒太多空間可以擺電腦。於是趁著 Boxing Day 到 Future Shop 抱了台 SAMSUNG SyncMaster 151v 回家,但是這台中低階的 15 吋液晶螢幕只有一般 VGA 接頭,所以我還得買個可以接上 Mac 的轉接頭,但問遍幾家電腦賣場居然都沒這種東西,因為年底小麵的剛好要返台省親,所以就先擱著,我相信光華商場絕對找得到!(小麵註:我覺得全世界大概沒有幾個地方能像光華商場這樣什麼怪東西都能找到的了~)
在台灣混了個把月,陪家人過完農曆年之後,又回到了這個冰天雪地的小城鎮繼續進行拯救 iMac 的工作。在此特別感謝老地方冰果室的編輯溪階大大,當他得知小麵的需求後,便二話不說將他那閒置的螢幕轉接頭贈與在下,不勝感激!既然要換螢幕,當然得拆機器了,小麵的以往也曾拆過這台 iMac 幫她加裝記憶體、換硬碟及 SCSI 卡,但從來沒有拆過如此的徹底,由於拆機的流程過於血腥、暴力,在此便不多做贅述。
接著便要將所有和螢幕有關的部份分離出來,CRT iMac 除了主機上的電路板之外,在螢幕的兩側還各有一塊板子,右邊的主要為電源供應器,而左邊的是 CRT 螢幕的電路板,將這塊板子上所有和電源供應器連接的線路都拔除,便可將螢幕給分離出來。

剩下的就是我們所要的部份了,下方的主機及電源供應器。當然畫面中那個螢幕的固定框架不僅沒用且礙眼,也得將它拆掉,反正覺得沒有用的部份又不影響主機運作,就通通給它拿掉,愈精簡愈好!

該拆的東西都拆光後,可以先來試試倒底能不能用?將 LCD 螢幕接上原本主機上的螢幕接口,當然得透過轉接頭,小麵將轉接頭上面的 Switch Pin 設為螢幕所建議的解析度 1027 x 768 ,開機試試看,嘿嘿嘿~酷!

機器沒問題了,但是…總不能就這麼放在桌上用吧!原先打算自己幫她製做一個箱子來擺,但是以小麵的個性,肯定會花很多時間在材質與造型上思考,腦筋一轉,何不直將就將她反鎖在桌子下方好了,反正這張桌子也是在下自己用原木做的,絕緣不是問題。於是就這麼躺在地上,只用了四根螺絲釘便將主機給固定上(如圖紅圈位置),電源供應器的下頭再加張絕緣紙,同樣的鎖在主機旁,稍微整理一下線路並固定住,這樣主機的便完成了,也省掉了製作箱子的時間和經費。因為電源供應器的部份是鎖在靠近桌子的最內側,而且前方還有一根木頭擋著,所以並不擔心不小心觸電的問題。

全部的工作都完成後,再開機試試看,同樣沒問題。由於風扇隨著原先螢幕的固定框架一同拆掉了,所以也更顯得安靜,也因為主機完全外露,所以並不會有散熱的問題。除了偶爾出現硬碟運轉的聲音外,常常忘記電腦是開著的,而朋友來訪時,也相當好奇小麵的電腦主機究竟藏再哪裡?相當有趣~(附圖為桌子下方與上的截然不同的情景)

在寫這篇報告時,這台搶救回來的 iMac 已經又繼續服役三個星期了,當中也曾三天三夜未關機,所有操作都正常。當然這樣子的做法難免有些瘋狂,但不失為權宜之計,反正家用電腦也不需要太快,只要跑得動就好!如果您也剛好有部故障的 CRT iMac,這邊文章可以讓您參考,或許又能讓一台曾經陪您征戰的利器起死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