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朋友的朋友的真實故事:fayever 寫:我一個朋友在英國唸書。在留學期間,發現罹患白血病。
當地政府不但讓她以當地公民的價格享用醫療保險資源(包括藥劑、放射治療、診斷分析等等),甚至在就學結束,要回台灣時,英國主治醫師還特地要求台灣部份的醫院一定要與她密切保持連絡。
她很好奇,詢問原因,英國醫師說:「你是我的病人,我一定要負責到底,不能讓你換了醫院而有任何閃失」。
她只是個唸語言學校,在英國唸書三年的小外國留學生。
沒有繳稅、沒有貢獻(對英國)。
英國為什麼要對她那麼好,讓她能夠以可負擔的價格醫治那需要天價醫療費用的疾病?
健保也許有她的弊病。貪小便宜、鑽取巧門是人性。沒有一種制度是可以完美無缺的。與其在這裡火拼那些濫用醫療資源的傢伙,還不如把力氣放在那些吃好喝好、亂逃漏稅的混帳。
朋友的朋友(以下稱 A 小姐)是個從美國某大學交換到台大學中文的留學生,到了台灣不知道是水土不服還是受到感染,喉嚨跟氣管發炎,休息了許久都沒有痊癒,也沒有保險,加上有點語言不通,不知道要如何跟醫生交談,不敢隨便去看病,後來拖了一個禮拜還是被架去台大附近的某個耳鼻喉科診所掛了號看病。掛號的時候,A 小姐除了美國護照跟台大學生證之外什麼證件都沒有,更別說健保卡了。她勉強的用中文跟診所的行政人員交談,填了點基本資料,付了掛號費之後,稍等片刻就見了醫生。醫生一看到她,就開始用流利的英文跟她對話,讓她很驚訝。詳談之下,才得知那醫生在美國留學過數年,英文程度相當不錯。在語言問題凌空消失之際,醫生也很順利的診斷出 A 小姐的問題所在,給了她藥單(跟帳單)。診斷結束之後,A 小姐擔心的就是要去哪裡配藥跟費用的問題,畢竟在美國,看醫生不便宜,藥也要不少錢,對一個沒有收入了留學生是個很大的負擔。結果,出乎她意料之外的,她除了掛號費之外,沒有再多付一毛錢,藥也在診所裡面就一起發給她了(在美國要拿藥單去藥局配藥,診所通常沒有藥局),省了她不少時間,金錢跟精力。
她後來很高興的說台灣的健保有多好,她的花費有多麼的少,但是我覺得,這不是健保的功勞,而是那個醫生在做功德。一個沒有健保卡的人去看病,醫生怎麼有辦法跟健保局請求給付?那醫師可能還陪了錢,花了時間又給了免費的藥,卻只收了無法反應成本的掛號費。
在台灣,要上醫學院是非常的不容易的,通常都是每年聯考前百分之一的考生才能錄取醫學院,而且在高中的時候就要作好決定,對一個學生在決心跟能力的要求之高,是其他科系難以相比的。但是當真正出了學校,還要面對健保局愛付不付的態度,跟付了健保費就自以為是大爺的顧客(注)的苦衷,你能對醫生要求多少?有人跟他們還在就學的時候說過,當他們醫學院畢業之後,他們的薪水是被健保局給付控制住的?假如他們了解了,會有多少人願意從醫呢?
但仔細想想,世界上哪裡看病有如台灣那麼方便的,可以當天掛號就馬上看病,而且連藥都可以一起領?這可是在沒有健保之前就這樣了,有健保之後,對醫療服務本身有幫助嗎?還是在表面上便宜了人民,陪上了醫療系統本身的健康?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苦了的還不是人民?
注;我不說病人,因為就是有人沒病也去看病,目的就是要拿藥回家“收藏“,堆在藥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