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對 iPod 以及其他可攜帶式影音裝置,與音樂、電影等相關資訊進行交流。
版主: Alex Tsai、jimmy1019、老刀
-
Adolphchen
- 新生訓練中
- 文章: 8
- 註冊時間: 10/13/2004 12:13 am
- 來自: Taipei / Hsinchu
#21
文章
由 Adolphchen »
fayever 寫:
揪斗...
是A8嗎??
他戴起來外界聲音不會漏進來嗎???
不過內耳式耳機實在不適合走路戴..
登登登的線材聲音很煩
就算會漏聲音
還是比內耳式線材磨擦的聲音小
所以隨身背包都放兩個耳機
能靜下來不移動的場合才把 ER4-P 拿出來用
B&O / Nakamichi/ Contax / Volkwagon / Hulsta / Apple!
-
miel
- 資深嗜冰客
- 文章: 2120
- 註冊時間: 07/05/2004 5:55 pm
- 來自: LOVE SHUFFLE
-
聯繫:
#22
文章
由 miel »
我幾年前買的Sony MDR-NC20噪音抵消(noice canceling)式的耳機是低音聽不到,但是旁邊講話還聽的蠻清楚的。適合上班用

因為電腦和冷氣實在太吵了。[/quote]
什麼叫噪音抵消(noice canceling),是要裝電池的那種嗎?
原理是什麼呢?
狂賀!眾望所歸,永遠的女神 凱瑟琳‧丹妮芙獲頒2008坎城影展特別獎!!

-
ross_tt
- 冰果室最佳貢獻男
- 文章: 8061
- 註冊時間: 05/25/2001 1:01 am
- 來自: 台灣/高雄市
#23
文章
由 ross_tt »
miel 寫:
什麼叫噪音抵消(noice canceling),是要裝電池的那種嗎?
原理是什麼呢?
大致原理如下:
當耳機接收到噪音訊號的時候,會透過內建的 DSP 晶片產生一組 180度相位的訊號,將這兩個訊號組合在一起,噪音訊號就變得不明顯了。
【老地方神聖狂吃團之大吃客】
-
miel
- 資深嗜冰客
- 文章: 2120
- 註冊時間: 07/05/2004 5:55 pm
- 來自: LOVE SHUFFLE
-
聯繫:
#24
文章
由 miel »
[quote="miel"][quote="puec"][quote="miel"]
我假設你的「比較好」,應該是跟APPLE原來的一般耳機,或是內耳式耳機相比吧?
如果是這樣,那我的答覆是肯定的,
據說SHURE的這些耳機,都有加強「減噪系統」(不需要供電)的設計,這可以讓它的內耳式耳機,無須使用很高的音量,就能讓人輕鬆玩味音樂的細節,因此讓使用隨身聽,不再是一件讓人疲倦的事。
http://www.shure.com/earphones/eseries_e2c.asp
狂賀!眾望所歸,永遠的女神 凱瑟琳‧丹妮芙獲頒2008坎城影展特別獎!!

-
ross_tt
- 冰果室最佳貢獻男
- 文章: 8061
- 註冊時間: 05/25/2001 1:01 am
- 來自: 台灣/高雄市
#25
文章
由 ross_tt »
Sound Isolating Technology
The E2c’s in ear design, using foam or flex sleeves, naturally blocks background noise.
嚴格來說, Shure 用的技術是
隔音,並不是所謂的減噪(Noise Cancelling)。
【老地方神聖狂吃團之大吃客】
-
miel
- 資深嗜冰客
- 文章: 2120
- 註冊時間: 07/05/2004 5:55 pm
- 來自: LOVE SHUFFLE
-
聯繫:
#26
文章
由 miel »
ross_tt 寫:
Sound Isolating Technology
The E2c’s in ear design, using foam or flex sleeves, naturally blocks background noise.
嚴格來說, Shure 用的技術是
隔音,並不是所謂的減噪(Noise Cancelling)。
OK,那我懂這兩個的差別了,
不過我還是喜歡隔音多一點,
因為頭上有會通電感應的CHIPS,我覺得好怪呢…而且這種耳機通常會比較大,或是重。
講到音樂細節的問題,最近我竟然發現,在杜普蕾首次錄音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BY EMI CLASSIC)中,有個仁兄(或仁姐)跨越不同的樂章猛咳嗽呢…有這曲目的人,不妨拿出來找一下碴吧。
狂賀!眾望所歸,永遠的女神 凱瑟琳‧丹妮芙獲頒2008坎城影展特別獎!!

-
ross_tt
- 冰果室最佳貢獻男
- 文章: 8061
- 註冊時間: 05/25/2001 1:01 am
- 來自: 台灣/高雄市
#27
文章
由 ross_tt »
miel 寫:
講到音樂細節的問題,最近我竟然發現,在杜普蕾首次錄音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BY EMI CLASSIC)中,有個仁兄(或仁姐)跨越不同的樂章猛咳嗽呢…有這曲目的人,不妨拿出來找一下碴吧。
多花了幾千塊,卻聽到這種細節,如果是我,我會把那片 CD 當場折成兩半~~
我記得 rlong 兄好像對音響方面也是略有研究,不知道他對這種
細節都怎麼處理?
【老地方神聖狂吃團之大吃客】
-
miel
- 資深嗜冰客
- 文章: 2120
- 註冊時間: 07/05/2004 5:55 pm
- 來自: LOVE SHUFFLE
-
聯繫:
#28
文章
由 miel »
ross_tt 寫:miel 寫:
講到音樂細節的問題,最近我竟然發現,在杜普蕾首次錄音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BY EMI CLASSIC)中,有個仁兄(或仁姐)跨越不同的樂章猛咳嗽呢…有這曲目的人,不妨拿出來找一下碴吧。
多花了幾千塊,卻聽到這種細節,如果是我,我會把那片 CD 當場折成兩半~~
ㄟㄟ,杜普蕾阿姨已經被抬去種很久了耶,
如果你連這片CD都折掉,這…她傳世的作品已經不算多了耶
我記得 rlong 兄好像對音響方面也是略有研究,不知道他對這種
細節都怎麼處理?
狂賀!眾望所歸,永遠的女神 凱瑟琳‧丹妮芙獲頒2008坎城影展特別獎!!

-
QTT
- 基本會員
- 文章: 58
- 註冊時間: 09/16/2004 4:20 pm
#29
文章
由 QTT »
ross_tt 寫:miel 寫:
講到音樂細節的問題,最近我竟然發現,在杜普蕾首次錄音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BY EMI CLASSIC)中,有個仁兄(或仁姐)跨越不同的樂章猛咳嗽呢…有這曲目的人,不妨拿出來找一下碴吧。
多花了幾千塊,卻聽到這種細節,如果是我,我會把那片 CD 當場折成兩半~~
我記得 rlong 兄好像對音響方面也是略有研究,不知道他對這種
細節都怎麼處理?
提外話....ross_tt之前的一篇你到底買了耳機沒......有人因此也敗了耳機....發起人卻沒消息.......不過關於耳道式耳機的麥克風效應其實是可以輕鬆解決的.......er系列購買時都有附贈一個衣領夾請散用衣領夾.....ec系列其獨特帶的方式也是解決麥克風效應的方法其自行調教線與衣服的摩嚓減小.......耳機是買來讓自己聽音樂更爽的....請慢慢享受耳機帶來聽音樂的樂趣.....註騎車時請勿戴耳道式耳機

-
ross_tt
- 冰果室最佳貢獻男
- 文章: 8061
- 註冊時間: 05/25/2001 1:01 am
- 來自: 台灣/高雄市
#30
文章
由 ross_tt »
嗚嗚嗚~~
真的是太感動了,居然有人記得我說過的話
小弟敗入的是 Shure 的 E2C;先前小弟也是一直考慮 Etymotic ER-6/6i ,不過某位 Mac 界骨灰級的大老告誡小弟 Etymotic 的線不耐操,國外已有多起案例,經過小弟的詢問,國內對於耳機線故障的維修相當麻煩,所以最後才決定購買 E2C 。其實購買之前,小弟也未做過試聽的動作,反正只要比原廠的小白耳機音質還好,我就心滿意足了!
註:騎機車聽耳機的確是要不得的行為,尤其是這類隔音效果極佳的耳機。如果你非得騎車聽不可,請戴上一邊就好。話說回來,我也常常騎機車戴耳機聽音樂,不過通常都是上班快遲到的時候,聽頭文字D 的主題曲!

如此一來,我可以從新興區(大統商圈附近)騎到楠梓區(加工出口區)只花20分鐘!這個動作叔叔可是有練過的,小朋友千萬不要隨便亂學 。

【老地方神聖狂吃團之大吃客】
-
Mythology
- 常吃冰
- 文章: 308
- 註冊時間: 02/25/2005 7:23 am
- 來自: San Marino, CA, USA
-
聯繫:
#31
文章
由 Mythology »
哈 總算買到E2C了! 聲音聽起來超乾淨的 乾淨到有音色上 層次變得感覺有點淺淺的 現在回去聽Apple的耳機 趕噘真的差超多的!
現在還在Run-in中
-
Punz
- 基本會員
- 文章: 32
- 註冊時間: 03/03/2005 4:32 pm
- 來自: Tainan,Taiwan
#32
文章
由 Punz »
Mythology 寫:哈 總算買到E2C了! 聲音聽起來超乾淨的 乾淨到有音色上 層次變得感覺有點淺淺的 現在回去聽Apple的耳機 趕噘真的差超多的!
現在還在Run-in中
我都拿來運動用耶,不曉得那個耐不耐用.....還是大家有推薦的? 對我來說我的耳機是消耗品,所以只另外買了內耳式的.....
-
Jiayou
- 新生訓練中
- 文章: 6
- 註冊時間: 03/17/2005 8:47 pm
#33
文章
由 Jiayou »
Adolphchen 寫:
最近改用 Etymotic 的 ER4P
靜靜的坐在咖啡廳還好
一但走路..坐客運..搭捷運...噪音不斷
結果最後最常用的還是 B&O
當然啦.... ER4P 在環境最佳化的情況下表現真是好
這個真的是習慣性的問題了......
如果能夠習慣佩戴的方式與摩擦聲,
ER-4絕對是一值相當直得購買的好耳機,
自己花了至少半年來適應這支耳機,
現在買耳塞型耳機,大概也只會考慮Etymotic的產品吧!
以ER-4P與ER-6與在iPod上的表現而言,
雖然前者的分數必然比較高,
然而相較於搭配更高檔的訊源以及耳擴的狀況下,
兩支耳機在iPod上表現會顯得很接近。
如果不想花太多錢,又想兼固外型的搭配,
加上能夠習慣耳道是耳機的佩戴方式與摩擦聲的朋友,
個人認為ER-6i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雖然這麼說,這支耳機的價錢也能買半台iPod了

)
-
joshchen1004
- 基本會員
- 文章: 34
- 註冊時間: 03/16/2005 5:41 pm
#34
文章
由 joshchen1004 »
我是都用SHARP出的四極式耳塞耳機轉接到IPOD上-轉接線也是SHARP附的
聽起來也不錯說
因為我的MD就是用這副耳機
再加上IPOD的耳機太白了...怕他髒不想拆
所以就把他拿來用
發現也是不錯的喔
可以建議大大去看看..只是這副耳機有點小貴就是了..約1400大洋吧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Microsoft Windows away.
-
r204805
- 基本會員
- 文章: 26
- 註冊時間: 05/16/2005 2:06 am
#35
文章
由 r204805 »
想不到光耳機還是有一堆學問@@~這些以前從沒注意~看來還有很多功課要做了@@
-
floret
- 新生訓練中
- 文章: 5
- 註冊時間: 03/21/2005 11:14 pm
#36
文章
由 floret »
我敗了ER-6i貨到馬上拆來試聽
但是...................

.........
居然連一點低音都表現不出來
接到電腦上也是.......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有大大可以告訴我嘛??
-
fortepianissimo
- 基本會員
- 文章: 81
- 註冊時間: 09/08/2004 6:17 am
#37
文章
由 fortepianissimo »
Adolphchen 寫:
...
而且線材磨擦的聲音也是一種困擾
這種耳機還有三個缺點:
1. 耳塞定期要清洗
2. 不用時耳塞要包好(你敢把一個隨處放的東西塞進身體裡嗎?)
3. 耳塞是損耗品
話是這樣說,但是在辦公室裡想要安靜下來,這種耳機大概是唯一的選擇。
-
QTT
- 基本會員
- 文章: 58
- 註冊時間: 09/16/2004 4:20 pm
#38
文章
由 QTT »
floret 寫:我敗了ER-6i貨到馬上拆來試聽
但是...................

.........
居然連一點低音都表現不出來
接到電腦上也是.......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有大大可以告訴我嘛??
佩帶不正確......請多嘗試將耳機塞進去一點以書適度為限.....
或者使用海綿比較容易佩帶.....多試一下多調整佩帶你就聽的道
還有多讓耳機跑音樂一陣子會更好聽

-
rlong
- 嗜冰客
- 文章: 1530
- 註冊時間: 04/30/2001 1:01 am
- 來自: 新竹
-
聯繫:
#39
文章
由 rlong »
ross_tt 寫:多花了幾千塊,卻聽到這種細節,如果是我,我會把那片 CD 當場折成兩半~~
我記得 rlong 兄好像對音響方面也是略有研究,不知道他對這種細節都怎麼處理?
不好意思,有研究,不敢!有興趣倒是真的。
古典音樂是不會退流行的,有許多傳世經典的錄音,幾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此要享受就得忍受,尤其是50年代的許多經典錄音,因限於當時錄音媒體的限制,(類比式,錄音帶,LP唱片)雜音很多,直到今日,乃深受歡迎。
話又說回來,許多現場錄音,免不了有觀眾的咳嗽聲,如果將重心放在音樂,倒是無傷大雅的,反倒多一份臨場感。
細節與雜音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細節越多,表示音響重播系統的解析度越高,動態越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阿!
我從學生時代就喜歡玩音響,經常裝擴大機來玩,從真空管到電晶體、IC, OTL,OCL等等,也自己設計裝過示波器,用解體船舊P7 CRT, 最怕的就是“雜音“
不是交流聲就是熱噪音、高頻震盪..一個頭兩個大。
許多噪音多是接地迴路所引起的,現在想起來還是Jeff Roland的變壓器交連方式最好,共模拒斥無窮大,沒有接地回授問題,沒音樂訊號時安靜無聲,嘿嘿,贊!
I love OPERA !
-
ross_tt
- 冰果室最佳貢獻男
- 文章: 8061
- 註冊時間: 05/25/2001 1:01 am
- 來自: 台灣/高雄市
#40
文章
由 ross_tt »
rlong 寫:
古典音樂是不會退流行的,有許多傳世經典的錄音,幾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此要享受就得忍受,尤其是50年代的許多經典錄音,因限於當時錄音媒體的限制,(類比式,錄音帶,LP唱片)雜音很多,直到今日,乃深受歡迎。
話又說回來,許多現場錄音,免不了有觀眾的咳嗽聲,如果將重心放在音樂,倒是無傷大雅的,反倒多一份臨場感。
看到 rlong 兄說的這一段,突然回想起以前學長告誡的一句話:器材只是手段,音樂才是目的。
看來該是回歸到音樂本質的時候了!若是 rlong方便的話,不知道可否在此版面發表您欣賞音樂的心得呢?
【老地方神聖狂吃團之大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