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bigdog"][quote="kib30982"]
其實跟台灣也差沒多少
輸出機也有用日本製的F9000.
rip也是用HQ
若輸出機有做好線性校正.
網點值100就是100 90就是90那有不同.
點的型狀雖然也會影響圖片感覺!但跟顏色沒太多關係!
日本都以他們JAPAN 2001為標準!
我們打樣也可以以JAPAN 2001為標準!
印刷廠測試到跟JAPAN 2001 CMYK的 LAB數據!
這就更會像啦.
人家日本的色彩管理是很嚴謹的.
不像台灣亂七八糟胡換做一通.
不懂裝懂的印刷師傅!你問他色彩管理是什麼!我想他也說不知道!
就跟你說我都用眼睛來調色.很多專業的測量儀不用.靠眼睛就會準才有鬼.
今天碰到一個客戶要做數位典藏!
就把原圖給印刷廠掃瞄!!真的亂稿一通.
好笑1....作品很大竟然用滾筒掃瞄.然後接圖為一大張來交差.
作品是不能去碰的.已經對畫有傷害.
白癡2....掃瞄應為RGB再去轉換.竟然只掃CMYK這顏色怎再去修改!!
笨蛋3....掃瞄沒做色彩管理連螢幕也沒有就要調色.
神經4....打樣以什麼為標準!螢幕跟打樣顏色都對不起來!
真的有點汙辱在做數位典藏的專業人士!!!
這樣作品能擺出去夠委屈作者的畫作.
要做好的印刷就要有對的色彩管理流程及專業知識![/quote]
[color=darkblue]
[list=1]
[*]如果客戶堅持要使用滾同掃描,當圖大於滾筒時,你認為印刷廠要怎麼作。
如果圖很貴重(如名家作品或故宮的寶物)先用相機翻拍成正片,再使用滾筒分色機掃描。(中間因為翻拍的關係,有可能色彩會差一點)
另一種方法就只能分段掃描了。
滾筒分色機的尺寸不是要多大就有多大的。
[*]滾筒分色機主要是對印刷所設計,所以機器上的設定與曲線的調整也以CMYK為主,同時在調整顏色時使用CMYK一次只會變動一個色,不像RGB動一色會影響到全部。如果要師傅以RGB來掃描分色,恐怕誤差會更大。
[*]使用滾筒分色機是不用看螢幕的,當再作設定時師傅移動掃描器的感應器,按下檢驗鈕,CMYK值就會顯示在分色機的儀表上。看不同的滾筒分色機而定,有的螢幕只是供參考之用。調色還是以分色機儀表上顯示的為準。
[*]同理。不同廠牌的螢幕誤差都很大,熟手的分色師傅在做色彩調整,是直接看CMYK值,他早就把所有的色彩配方記在腦中,如臉的CMYK值是多少範圍,天空的CMYK值是在甚麼範圍。螢幕也只是作參考及用來看 CMYK 的Info 用的。
螢幕的誤差太大,如果嚴格來講每作一次不同的掃描就要調一次,因為稿件所產生的因素太多了,真是要把他校正好,幾乎是不可能的。
[/list]
色彩管理是一個很深的學問,真實的狀況不是你聽聽那些繪圖及排版軟體的研討會或看兩本仿間色彩管裡的書就能懂的
如你能客氣的問一下分色師傅,他可能會告訴你為甚麼要這樣做,也不會有誤會了。
尊重別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有時只是因為自己無知,看別人還以為別人沒知識。
如果讓分色師傅看了,他還反過來笑你白癡沒知識。[/color][/quote]
色彩管理是門科學理論!而不是經驗得傳承.
就是很多分色師不懂色彩管理!只會慣性的操縱機器.
真正的色彩管理流程是
把輸入(滾筒掃瞄/平台掃瞄器/數位機背/數位像機)做一個icc色彩描述檔.
來描述機器的特性.這張導表是來建立L.a.b的色彩表格.來轉換到AdobeRGB/ISOcoated等等RGB或印刷色彩描述檔.
然後跟輸出(螢幕/印表機)做色域對映轉換.
在螢幕就可以顯示你所指定的色彩空間!
RGB的色域空間比CMYK印刷大的多.所以選擇好壞的螢幕都影響極大.
若掃圖為CMYK它雖然很方便產生%讓你去判別色彩!.
色彩的壓縮導致真正的顏色已經無法在顯示出來.
RGB分色成CMYK也是門學問.這些參數設定不好影響印刷是最大的.
把它掃CMYK是讓分色師傅減少很多麻煩!
當然顏色就是不怎麼好不怎麼飽和.鮮艷.
一開始錯誤的色彩管理.後面印刷怎會沒問題!!!
本公司也幫很多單位做標準色彩管理!
另一個數位典藏也輔導很久.也歡迎來請教.
大陸的印刷論壇!!他們也許比我們還要強.
建議你多多了解!大家也可以相互切磋切磋.
www.cnprin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