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頁 (共 2 頁)

發表於 : 03/02/2006 8:40 am
rlong
左右聲道擺在同一個小小音箱內,頻率響應53Hz到16KHz ±3dB

這樣子的規格應該是40年前,真空管時代的 Hi-Fi 吧!

它的樣子也很像 60年代的音響,很有古典氣息,
面板再加上一個水平移動指針式的收音機選台器、喇叭上頭再架上兩顆真空管,那就更像了。

對於喜好收藏古董的人士,真是一個好東西呀!:badgrin:
充其量叫它床頭音響已經很給 Apple 面子了! :(

發表於 : 03/02/2006 8:48 am
Chao, the good one
雖然我不喜歡,也不太看好這玩意。不過 53Hz- 16kHz 就這樣的等級或價格,並不會有什麼問題。一來 16kHz 以上大概這裡沒有人能聽得到,16kHz-20kHz 其實也只有很小的 range 差別。一般 speaker cab 能發出低於 60Hz 的就已經很少了,許多廠商也是亂寫。再者,response frequency range 和音質如何......well,完全是兩回事。
rlong 寫:左右聲道擺在同一個小小音箱內,頻率響應53Hz到16KHz ±3dB

這樣子的規格應該是40年前,真空管時代的 Hi-Fi 吧!

它的樣子也很像 60年代的音響,很有古典氣息,
對於喜好收藏古董的人士,真是一個好東西呀!:badgrin:

充其量叫它?床頭音響?已經很給 Apple 面子了! :(

發表於 : 03/02/2006 9:11 am
rlong
Chao, the good one 寫:不過 53Hz- 16kHz 就這樣的等級或價格,並不會有什麼問題。一來 16kHz 以上大概這裡沒有人能聽得到,16kHz-20kHz 其實也只有很小的 range 差別。一般 speaker cab 能發出低於 60Hz 的就已經很少了,許多廠商也是亂寫。再者,response frequency range 和音質如何......well,完全是兩回事。
用它來聽流行歌曲、熱門音樂,我很同意您的看法,只要音量夠大,頻率響應、動態範圍並不重要。

要是用來聽古典音樂,大型樂團的交響曲,那會讓您大失所望!

不相信請您用它來聽一聽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看看,保證演到送葬進行曲時,有一大段時間您會聽不到聲音的,
那更不用說像馬勒、蕭士塔高維奇等重視音響效果的交響曲作品了。

50Hz以下的超低頻,正是音樂家用來表達沈重心情的重要頻段,許多如安魂曲等用得相當多,缺少它,那無法讓人感動的。

發表於 : 03/02/2006 12:31 pm
小宗宗
我倒是覺得是不是要先了解iPod本體的訊號輸出品質到底有多好,再來討論這顆喇叭好不好?
畢竟訊源才是重點~

發表於 : 03/02/2006 1:51 pm
Chao, the good one
我想您可能不太了解音樂與音樂器材的運作。所謂的 53Hz-16kHz (+-3dB) 並非指能發出來的就只有這個 range,而是這以外的頻率衰減超過 3 dB,所以並非發不出 53Hz 以下,而是那一端的頻率衰減較多。

但這和古典樂.....是沒有關的。古典樂的 contrabass 最低音 E 的基音大約是 45Hz 左右 (雖然 contrabass 並不是樂團最低的樂器)。實質上即使 speaker 無法有效發出如此低頻,因為泛音系統的運作和衰減的低音,我們人耳依然聽得到基音。也就是說,若真的 speakers 能真確地發出 53Hz,其實已經算不錯了。一般像高階 ATC、Westlake、DynaAudio 等 speakers 除非尺寸超大,也少有能有效發出低於 35 Hz,而35-53 HZ 並不是真的很寬。這也是為什麼聽古典音樂時,其實除了超強和極大聲的大鼓外,sub-woofer 通常沒什麼作用。

另外小弟是 "音響城邦" 雜誌的音樂主筆 (現代音樂專欄),自己的音樂也被國外樂團演奏發表 (參考簽名檔),常見到許多人誤以為古典音樂的音質、音域最需要講究,很不幸的是......這是錯的。例如以低音需要而論,事實上隨便一個 dance piece 所須 speaker 的低音能量都大於古典樂的錄音。而古典音樂迷所講究的音質,認為 mp3 壓縮一定聽得出來,事實上就各種音樂風格的結果,在相同條件下 (同樣的壓縮比),古典音樂的反而比較聽不太出來,因 concert music 的錄音收音場的 accoustic reverb 多,也少有 EQ 調整的動作,不像流行音樂採近距離錄音以及大量 EQ,而讓高低頻相當多,後者 (高頻) 在壓縮上立刻會有明顯差異,會產生一種滑潤感。當然,古典音樂的動態遠比其他類別的音樂風格寬廣,但 dynamic range 和 frequency range 是兩回事,前者受檔案壓縮的扭曲比後者來得小一些。

我可以理解喜愛古典音樂者的講究,然這和科學、音樂、實際操作是兩回事。

至於 50Hz以下的超低頻,正是音樂家用來表達沈重心情的重要頻段,那是壓根就完全沒這回事。作曲家若聽到這樣的講法......可能會覺得有點好笑。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rlong 寫:
Chao, the good one 寫:不過 53Hz- 16kHz 就這樣的等級或價格,並不會有什麼問題。一來 16kHz 以上大概這裡沒有人能聽得到,16kHz-20kHz 其實也只有很小的 range 差別。一般 speaker cab 能發出低於 60Hz 的就已經很少了,許多廠商也是亂寫。再者,response frequency range 和音質如何......well,完全是兩回事。

不相信請您用它來聽一聽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看看,保證演到送葬進行曲時,有一大段時間您會聽不到聲音的,
那更不用說像馬勒、蕭士塔高維奇等重視音響效果的交響曲作品了。

50Hz以下的超低頻,正是音樂家用來表達沈重心情的重要頻段,許多如安魂曲等用得相當多,缺少它,那無法讓人感動的。

發表於 : 03/02/2006 6:00 pm
rlong
對於Chao兄以上精闢的專業分析,小弟我十分佩服。

我對於音樂與音響與Chao兄比起來,真是門外漢,關於這一點,我是十分的暸解,也是毋庸置疑的事。

小弟只是就一個具有些微淺薄電子學知識的觀點,說一些外行的話,還請Chao兄多多包涵。

不過我還是要說一些事實,我用德國製,音響測試設備 DAS系統,用經原廠校正過的麥克風測量出來的數據顯示,Avalon Sentinel 喇叭在我的音響室,聲音低到20Hzh才開始衰減,因為這對喇叭的四隻13吋揚聲器,只設計用來發出60Hz以下的聲音,原廠的技術規格是16Hz 到 100KHz +/- 1 dB。
又如Goldmund的頂級喇叭Epilogue,它的超低音喇叭音箱設計在只重生50Hz以下的聲音,而超低音重播的成本,經常超過整組揚聲器成本的一半以上,可見得它的重要性。

有一次我到維也納有名的金廳去聽維也納愛樂演奏舒曼第四號交響曲第四樂章,右邊一排六隻低音大提琴,發出陣陣超低頻的旋律,讓我非常感動真正體會到,有時候泛音比基頻更能感動人的聽覺享受,也許這就是精緻音樂與流行音樂最大的不同點吧。

以上是我這個音樂與音響門外漢的一點淺薄見解,還請大師開釋。 :shock:

發表於 : 03/02/2006 6:35 pm
進藤光
啊哈~~討論開始發燒起來,這我就很有興趣了...

低音與超低音的音波長度很長,需要更大的音箱空間,如果是 8-10" 的 Speaker 那麼箱體內部構造就必須特殊設計,讓低音有更多的空間運動,所以同樣的 8" 喇叭裝到書架音相與落地音箱,音質與低音並不一樣,落地音箱會有更好的改善,缺點是佔地方。

不過一般住家沒有足夠的空間讓低頻活動,使用了很大的超低音即使能低到 20-15Hz 以下,可能效果發揮不出來,還有一些副作用...

至於【音源訊號品質】?用 A,B,C 多種品牌的數位輸出交互測試,說實在的,聽出來的差異還比不上直接換 A,B,C 不同喇叭來得直接明顯...

如果音源是類比訊號,那麼差異可能會很明顯,好不好一聽就知道,但是通通是數位輸出,甚至如 Chao 兄所說的,拿發燒原版 CD 跟 MP3 (192-256Mbps 以上取樣) 實在也聽不出太大差異,差最多的還是換喇叭... 音質完全不同,也沒有一組 SP 跟另一組品牌有相同音色... 只能說接近、類似,越是高級喇叭,越是有個性...

阿光我也來胡說一番,不專業處還請 Chao 兄多多指教...

發表於 : 03/02/2006 7:04 pm
jojo0821
覺得媒體中心遙控器醜沒關係趕快來買這隻,一千塊錢,可直接支援媒體中心全功能加上按鍵透光,讓你黑暗中看電影時都能方便操作。

圖檔

發表於 : 03/02/2006 8:21 pm
ross_tt
jojo0821 寫:覺得媒體中心遙控器醜沒關係趕快來買這隻,一千塊錢,可直接支援媒體中心全功能加上按鍵透光,讓你黑暗中看電影時都能方便操作。
可是...這個也很醜... :oops:

發表於 : 03/02/2006 11:35 pm
JamesCooper
jojo0821 寫:覺得媒體中心遙控器醜沒關係趕快來買這隻,一千塊錢,可直接支援媒體中心全功能加上按鍵透光,讓你黑暗中看電影時都能方便操作。

圖檔
"減法的藝術", 我期待設計這些media中心的廠商,能夠讓一堆按鈕消失,只留下拇指搆的到觸鍵區觸摸式操控,而不是一顆顆鬆垮垮的矽膠按鈕,質感就來了

謝謝大家的回應

發表於 : 03/03/2006 4:00 am
pingping
感謝大家的回應。
我也是Apple的愛用者。正是因為期待太大,所以才會失望嘛,對吧!
Mac mini雖然不是那麼令我滿意,不過買來放放DVD,整理照片,聽聽音樂,做做podcast或用garage band編一些歌曲,再用imovie剪接電影燒錄自製的DVD,應該還是會很稱職的。至少這個價位的機器來做這些事情,大概Mac mini還是首選。
有更大的期待才會讓Apple進步一點嘛!

發表於 : 03/03/2006 7:13 am
進藤光
JamesCooper 寫:"減法的藝術", 我期待設計這些media中心的廠商,能夠讓一堆按鈕消失,只留下拇指搆的到觸鍵區觸摸式操控,而不是一顆顆鬆垮垮的矽膠按鈕,質感就來了
我就有一個觸控螢幕的可程式學習遙控器... 都沒在用... 因為.... 對我來說不如按鍵好用....

什麼叫【可程式學習遙控器】?就是有【可程式的 Macro】與【學習遙控器】兩種功能,學習遙控器可用來學其他遙控器,可程式化可用來設定程式,按一次就幫你把開電視、音響、DVD....開到好...

觸控螢幕有兩大缺點:更耗電,別的遙控器電池可用 6-12 個月,這種 2-3 個月就沒電。怕刮傷,可能還要貼保護貼....

倒是覺得 "極簡的藝術" 方向是對的,一個電腦遙控器竟然比電視遙控器還簡單,還會有人怕遙控電腦嗎? :roll:

發表於 : 03/03/2006 10:06 am
jojo0821
可程式化按鈕到最後都只有設定的人會用呀!搞這些家電越久,反而覺得一樣家電一支遙控器才是所有人都會用的東西,還有一個按鈕一個功能就好了,什麼按住啦,按兩下啦,我媽我老婆連聽都不想聽。

晚上會發光的遙控器對我而言是真的有幫助,方便很多,我覺得蠻好看,也還蠻喜歡的啦。

發表於 : 03/03/2006 3:39 pm
Chao, the good one
rlong 寫:不過我還是要說一些事實,我用德國製,音響測試設備 DAS系統,用經原廠校正過的麥克風測量出來的數據顯示,Avalon Sentinel 喇叭在我的音響室,聲音低到20Hzh才開始衰減,因為這對喇叭的四隻13吋揚聲器,只設計用來發出60Hz以下的聲音,原廠的技術規格是16Hz 到 100KHz +/- 1 dB。

有時候泛音比基頻更能感動人的聽覺享受,也許這就是精緻音樂與流行音樂最大的不同點吧。
上述喇叭一事是有可能的,但和 iPod Hi-Fi 完全是不同等級的產品。像 iPod Hi-Fi 應該只能和 $250-450 USD 的 speaker cab/ intergrated amp 比。

不過我上面闡述的僅是 speaker 固然有能做到那樣的,實際上的需求卻不真的如此。講究 frequency range,不如講究 "音質是否合乎自己的喜好、音量、低頻與 size 是否合乎自己居住的空間"。

至於精緻音樂與流行音樂我倒不覺得有什麼差別,特別是精緻的另外一端常意味著---> 不精緻,但似乎有點偏頗。小弟倒覺得這世界上只有兩種音樂:好的和壞的。

原來您喜歡 opera。我正在寫下個月 "音響城邦" 雜誌的 article,剛好是 Kurt Weill 的 The Threepenny Opera。頭痛中.......
進藤光 寫:低音與超低音的音波長度很長,需要更大的音箱空間,如果是 8-10" 的 Speaker 那麼箱體內部構造就必須特殊設計,讓低音有更多的空間運動,所以同樣的 8" 喇叭裝到書架音相與落地音箱,音質與低音並不一樣,落地音箱會有更好的改善,缺點是佔地方。
這的確是。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那種特殊設計的 tube 和真實 speaker 就能發出的低頻還是有差異的。
進藤光 寫: 不過一般住家沒有足夠的空間讓低頻活動,使用了很大的超低音即使能低到 20-15Hz 以下,可能效果發揮不出來,還有一些副作用...
其實大約 45Hz 以下,若沒有配合上方的泛音,聽起來只是嗡嗡的震動。音量推大的話只會發出窗戶共震的地震感覺。

進藤光 寫:如果音源是類比訊號,那麼差異可能會很明顯,好不好一聽就知道,但是通通是數位輸出,甚至如 Chao 兄所說的,拿發燒原版 CD 跟 MP3 (192-256Mbps 以上取樣) 實在也聽不出太大差異,差最多的還是換喇叭... 音質完全不同,也沒有一組 SP 跟另一組品牌有相同音色... 只能說接近、類似,越是高級喇叭,越是有個性...
.
我做過實驗,一般超過 256Mbps 就難以分辨,到達 320Mbps 就真的非常難以分辨,除非原訊號音量非常低 (壓縮後會產生特殊聲響),加上忽然大起大落。

至於 speakers 重要性在 Hi-Fi 裡佔最要角的確是如此的。Jobs 誇稱愛玩音響,但將家中音響換成 iPod Hi-Fi 真的很誇張。難怪他是最佳銷售員......

發表於 : 03/03/2006 6:19 pm
miel
rlong 寫:左右聲道擺在同一個小小音箱內,頻率響應53Hz到16KHz ±3dB

這樣子的規格應該是40年前,真空管時代的 Hi-Fi 吧!

它的樣子也很像 60年代的音響,很有古典氣息,
面板再加上一個水平移動指針式的收音機選台器、喇叭上頭再架上兩顆真空管,那就更像了。

對於喜好收藏古董的人士,真是一個好東西呀!:badgrin:
充其量叫它床頭音響已經很給 Apple 面子了! :(
那我沒說錯嘛…
我認為IPOD HI-FI它就是個床頭音響,
而且我就是喜歡它古典風味十足的外觀啊。
就是那個價錢,我不太喜歡 :badgrin:

發表於 : 03/07/2006 3:59 am
danyshih1
瑞軒。。

[quote="LukeHsu"]我很好奇這台iPod Hi-Fi是請哪一家廠商OEM的?搞不好是Bose,因為以往Apple就一直常和Bose合作生產。

發表於 : 03/07/2006 2:20 pm
miel
danyshih1 寫:瑞軒。。
LukeHsu 寫:我很好奇這台iPod Hi-Fi是請哪一家廠商OEM的?搞不好是Bose,因為以往Apple就一直常和Bose合作生產。
蛤?跟台灣工廠合作的啊?
我看我還是銀兩傳一傳,去澳洲買TIVOLI的ISong BOOK好了。

後來剛剛查一下發現,澳洲比台灣還要貴,
但是在美國可以網購USD 300多美元,
到時候是不是看看誰要來去美國的時候,我先買單,然後請那個人提回來? :badgrin:
此外,原來韓國跟日本沒有賣ISong BOOK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