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將要有大事情要發生
發表於 : 08/03/2006 6:17 pm
如果水果店全部收起來,AT 自己直營,要買 Mac 大家只能乖乖去一家 Apple Store,那就可以囉~ross_tt 寫:以台灣人的消費習慣,我想應該還不足以能養一家 Apple Store。

如果水果店全部收起來,AT 自己直營,要買 Mac 大家只能乖乖去一家 Apple Store,那就可以囉~ross_tt 寫:以台灣人的消費習慣,我想應該還不足以能養一家 Apple Store。
1. 沒有江山Ian 寫:我覺得這是 Apple Store 進入台灣的前兆,先將蘋果商標收回,把別人打下的江山佔為己有,一年半載後直接出現 Apple Store Taipei 這是我的假設;否則為啥要用強硬手段“掠奪“收回"捧果“的商標,這幾年看多了台灣代理商被國外原廠玩弄的招數,這兩年台灣的 MAC 數量真的因為網路的炒作蓬勃了起來,AT 這樣無痛的接收不曉得對消費者是福是禍?以上是我大膽的假設!日後再看看猜的對不對?
您所說那幾個商家都是因為自己經營不善而倒閉的,為了要把責任推給別人,他們才去告蘋果。這個訴訟案件到現在因為證據不足也沒啥進展。chen_kenichi 寫:美國本地前幾年不是也有幾家老字號的蘋果經銷商關門嗎?據傳聞是因為蘋果公司用手段打壓的,而且剛好都是在蘋果公司開始在各地開直營店的時候…
DiorHomme 寫:很多人都以為開專門店是為了賺錢,其實是為了形象。
sony ericsson 當初開專賣店就是打算賠錢的,沒想到第一個月竟然因為那隻旋轉手機而業績破百。
Apple Store 不是賺錢用的,基本上就跟名牌的旗艦店一樣,是作形象的。形象店能小賠就好了,目標是做形象,只要總業績能提高就達到目標了!
麗晶地下樓的 miu miu 明明業績比 Prada 好,為什麼卻是 miu miu 搬走?還不就是為了維持頂級形象嘛~
台灣真的養不起一間 Apple Store 嗎?這我不知道,但若說 Apple Store 單店業績一定要有賺才會開,我覺得那是不了解品牌的經營。
我一直覺得,Apple 的經營很像在經營名牌。
我覺得縮減經銷商家數的目的有一點是想提高線上商店的業績。
要求經銷商改名這個怪異的要求,就只能說~~中國人嘛~不懂人權~~
GA 是什麼?Watcher! 寫:應該不是那麼簡單用“維持形象“就帶過吧!
在商言商將本求利,再怎麼強調形象終究也是為了全面性的利益啊!
miu miu就算是副牌,那GA呢?哪去了?還是根本就賣不好呢?
願聞其詳,謝謝!
我也是這麼認為耶進藤光 寫: 如果水果店全部收起來,AT 自己直營,要買 Mac 大家只能乖乖去一家 Apple Store,那就可以囉~
有感覺 認同~chester 寫:我也是這麼認為耶進藤光 寫: 如果水果店全部收起來,AT 自己直營,要買 Mac 大家只能乖乖去一家 Apple Store,那就可以囉~![]()
與其讓不肖經銷商把蘋果形象搞爛, 不如用一家 Apple Store 取而代之,
好好經營.
Chester
開 Apple Store 與買蘋果的是否少數, 二者的關係要看如何定位Kevin_Hung 寫: 有感覺 認同~
不過我看因該不太可能 因為現在會買蘋果的還是在少數耶@@
我很多同學都很有意思想買 但是都會問 可不可以打電動阿
雖然說BOOTCAMP可以解決了拉 ︿︿
重點來羅......這樣問題小弟也常遇到...Kevin_Hung 寫: 同學都很有意思想買 但是都會問 可不可以打電動阿
雖然說BOOTCAMP可以解決了拉 ︿︿
我真是有耳不聞梵音Alex Tsai 寫:歡迎大家在此討論冰果室這則新聞。
台灣蘋果高層人事變動
據可靠消息來源指出,上個月蘋果電腦台灣分公司高層人事有所更迭,原來台灣分公司的總經理江旭龍 (Kong Yuk Loong) 先生轉調部門,原職務由蘋果大中國分公司的總經理 Simon Hong 統籌管理。由於 Simon Hong 原本就擔任中國蘋果與香港蘋果的負責人,倘若沒有變化,這麼一來大中華經濟圈也就是台灣、中國、香港兩岸三地的蘋果電腦事務都由 Simon Hong 所總管。
目前 Simon Hong 銳意革新,據悉將透過嚴格的評鑑,計畫將全台灣販售蘋果商品的店家數字由目前的一千餘家削減至數十家,以維持服務的品質。此外,根據蘋果電腦內部的經銷準則,未來所有蘋果電腦授權經銷商公司的名稱都不可有「蘋果」、「Apple」、「Mac」、「iPod」等字眼,因此目前若干經銷商必須進行更名的程序,據悉也逐步完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