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f1243 寫:
聽說星巴客咖啡之所以賣的好
就是因為他賣的咖啡裡面的「咖啡因」比較多
讓顧客上癮,那就非買它的咖啡不可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這回事兒!
嗯,絕對不是靠咖啡因成癮
他成功的原因是前線充分發揮情境行銷,品牌象徵的營造,所以吸引了一群喜好身分象徵的客層;
套句這個版常見的名詞:爽度比較高
(我實在很想嘗試穿“俗“一點,和櫃台美眉說:「淡咖啡牛奶,中杯」看看其他客人的反應會怎樣?

)
但是它背後也充分運作標準作業流程,企業管理,供應鏈物流管理,把一切的人治盡量導向到制度化經營;
並且相較於一般餐飲店家,他落實塑造前檯員工也成為咖啡專家的教育訓練;能上前線的員工不能說是大師,但同樣是美眉,相對其他小店,至少有相當一個水準。
設備面剛好拜科技研發所賜,電子科技把歐洲百年進化出來的咖啡萃取技術發揚光大,透過精密電子控制的變因控制,把煮科啡變成如化學實驗室般的精準與科學。
過去認識很喜歡的女生們,都喜歡喝研磨式的咖啡;
其中一位女生,後來她放棄金融公司,20出頭和其他姊妹掏三位共同經營咖啡小店,之後又轉往星巴客擔任副店長。
自從星巴客全球化成功之後,他的營運模式也成為全球化和供應鏈方面課程的顯學,很多中文書可以參考!
不過也確實,「全球化」幾乎=麥當勞化 or 星巴克化 的代名詞。
下面就是個人看法了:
不諱言星巴克的大杯 Latte 還算不錯喝,可以當早餐喝得飽;
我最深的一次星巴客印象就是在紐約市賓州車站,一個人拖行李打地舖過夜等一大清早班車(還真多人是這樣),清晨在車站的星巴克打發一個“牛奶咖啡“早餐,像客廳般的座位好好休息恢復人的尊嚴!
但是不解星巴克有些飲品在台灣賣得又比東京和美國地區貴?
再相對於台灣上班族平均收入和美日所得的級距,看到同事有些人每天納稅一杯,說實在真是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