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想說是RGB轉換CMYK的技術
在印刷方面也開始有大色域的印刷油墨.
台灣還停留在4色印刷得框框內.
再不跳出來就是跟別人一樣做殺價競爭的遊戲.
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增加收入!
以下是轉貼大中華印藝網
四色以上特別色再現手法及表現
資料來源:台灣《印刷人》143期 作者:
--------------------------------------------------------------------------------
在「光譜分色法」形成四色Process Color印刷之前,彩色印刷大多以手工開色,包括中國明朝「木刻水印」以數十版到上百版的分色刻版及印刷,形成相當逼真畫面,和原來畫作幾可亂真。日本的浮世繪、錦繪,沿用這一種畫風及印製方式,為日本庶民生活藝術添加很多情趣,像東海道五十三次的風景木刻水印,表現很多風土民情,就深深影響到後來歐洲印象派畫風。當石印技術傳到日本,一些具有高度藝術修養畫家改用「石版上開色」,以點描或開色捺網技法表現濃淡及紋理,只要十幾、二十色的印刷就能形成很精美石印效果,這種純粹以開色者經驗者和判斷,利用西洋石版套色油墨印刷,為錦繪立下一個極精緻作品。
十九世紀發明照相術,更發展出「黑白相片著色技巧」,所以廿世紀初使用凸版四色印刷,在連續調玻璃板上以碳粉繪圖技巧加減色彩,如綠葉加YC版、減M版可呈現綠色色彩,磚牆加YM、減C版可呈現紅褐色,諸如此類,以修版者的常識技巧去開色,再過網西版腐蝕,形成近乎手工染色的四色凸版原色版彩色明信片,這類技術在早期日據台灣、滿州國及日本國內表現風景、建築影像。
另外一類則是以相片或水彩畫為基礎,也是利用石版開色法以紅、黃、藍、綠、灰、黑等色,開滿版、網點、點描或線條,成為套色完成,具有相片或繪畫感覺的畫面,在日本是承繼錦繪及浮世繪的技法,台灣畫家藍蔭鼎先生也曾為書本封面做過這類開色工作,秋雨印刷林秋雨董事長,早年也自己創作商標、宣傳廣告開色印刷作品。
這些技法到1950年代至60年代仍有使用,直到60年代之後台灣照相四色分以法流行之後,手工 開色套色技術才逐步式微,大家改使用底片分色、過網,四色平凹版印刷成為一門正式技術,後來直接過網分色、電子掃描分色、組頁系統、到今天彩色EPS系統,印刷使用四色網片CMYK四色套印已成牢不可破的模式。
為什麼需要特別色印刷?因為四色彩色平印有幾個缺陷存在,所以必須尋求更好表現方法,平印四色印刷方式有哪些不妥呢?第一是油墨濃度,只在1.6左右,比起相片2.0濃度、幻燈片2.8濃度,有一段距離。第二是網點表現,在光部內網點小,疏離沒有厚實。第三是油墨彩度不足、濁度太高,無法表現厚實鮮艷色彩,讓某些二次色看來污濁。第四為螢光、金屬等特別無法表現。
如何彌補四色印刷之不足
基於以上理由,有不同手法的特別色可以彌補四色印刷缺陷:
(一)油墨印刷濃度不足問題,可以在四色之外,加上二次色如RGV(Blue)三色,使二次色具有2.0到2.2左右濃度,因此如何做好四色之外RGV特別色版,在重疊中有提升濃度作用,又不產生錯網及色彩干擾的不良現象,是工作上重要方向。
(二)光部到中間調的網點表現不若印滿版色厚實有力,可以改用超細300線、400線以上網點來彌補,但有見於這種超細網線並不好印刷,造成整版色調不佳,所以改用以四色版印刷,在光部稍降網點百分比,由LC淺藍、LM淺洋紅等來補光部之厚實感有些使用LB(G)灰淺灰、LR淺桃、LG淺綠、LV淺紫等二次色淺色為之,這是種由手工開色石版法延伸來的技術,如何拿捏補色濃度及減去原有四色版網點百分比,是開出來原來及補增色版時技術人員最難也是必須的考量。至於暗部使用淺色可略補濃度不足,但只增加0.1左右濃度,值不值得去做呢?
(三)油墨彩度不足,大多發生在四色版二次色RGB地方,所以Pantone有特別橙色及綠色特別色增加法,包括製版軟件程序、及指定印墨色彩,成為一個完整套裝增加彩度方案。使用軟件(如Photoshop)去置換RGB於四色版RGB地方,全置換100%取走、100%換二次色並不理想,20/80比、50/50比、或其他40/80比例、到超量重疊補增色彩等等手法,是端看開色者存乎一心做法。
(四)熒光色及金屬色澤表現,基本上是已設計好反射稿才會有熒光色出現。開色以滿版或高百分比網點為之,重要是彩色四色印刷之前,如何把不透明色先印,才印四色墨,不致產生太大遮蔽作用,在色彩再現安排上也須花精神去做,至於特別熒光色及金屬色已在四色或彩色再現領域之外知識,必須由開色者和印刷條件做密切配合才可。
綜合以上四種技法,某些公司已有四加二的六色及四加三的七色軟件出現,很多開色、打樣、印刷工作仍須要整體考量配合才可以做好更佳表現濃度、色彩及光部調子,甚至熒光及金屬色彩再現。◎
擴展印刷色彩再現的高保真印刷(一)
http://big5.cgan.net/science/discussion ... 010301.htm
擴展印刷色彩再現的高保真印刷(二)
http://big5.cgan.net/science/discussion ... 010303.htm
差別化印刷的動向
資料來源:印藝266期/2006年2月 作者:丁一
--------------------------------------------------------------------------------
何謂差別化印刷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美日等國的印刷媒體冒出了差別化印刷的提案。它並不是甚麼新的工藝技術,但卻有著深刻的內涵。說白了,它是印刷業極力追求的一種新的方略。
由於新工藝、新設備的不斷發展,市場的供需關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只要有資金進新設備,接納新工藝,誰都能做到應有的品質。原先具有的品質+服務的模式已不能保住老客戶和取悅新客戶。在同等實力的印刷企業之間,必須探索出不同於其他企業品質效果的手段,能夠鮮明地顯現出與其他企業有差別的印刷方式,以此爭取用戶的靠攏,這就是差別化印刷(discriminate printing)的來由。事實上它體現出一種經營上的新思路、新氣象、新流派,孕育著可喜的前景,這裡剖析一下它的實質內容。
彩色印刷與多色印刷的區別
一直以來,是以CMYK +175線AM 加網作為標準的印刷方式。四色製版膠印(process color)幾乎風靡了近半個世紀,隨著數碼相機提供的原稿增多和彩色噴墨印刷的普及,一種不同於4色製版彩印的多色印刷技術(multicolor)進入了實用市場領域。具體地說,它是將彩稿分解為6版的hexachrome(六色印刷)和分解成7版以上的superfine color(超精細彩印)。
所謂的進入實用市場領域的多色印刷,乃是具有6色乃至7色的高度色彩再現性的process color 。多色印刷之所以能很快發展起來,根因在於它能以四色製版印刷的CMYK 數據為基礎實現了寬廣的色調範圍,也就是說,色域比起CMYK 數據更加擴大了,甚至於把原稿上沒有的色都襯托出來。
當前,數碼印刷的主角CtP,可以獲得穩定的網點大小的同時,遇到多色印刷時必須想到AM 加網的細線和FM 加網,抑或是它們的組合,都離不開印刷機的套准精度要求。至於印刷機,需要的是能一次通印下來,為此要與所用的油墨色數等同的印刷機組才好。就是說,如果用7種色墨印刷,印刷機也必須是有7個機組才行,為此多色印刷機應運而生。目前市場已經有單張紙膠印機多至12機組的印刷機出售。
作為差別化手段的六色印刷
1.數碼環境的牽動
5色以上,最著名的是六色印刷(hexachrome),這是1995年由美國Pantone 公司開發的採用獨特的6色油墨進行的印刷方法。除了黑、藍以外,其他色墨中含有螢光顏料,其特點是具有非常鮮明的色彩。
根據Pantone 公司的設計,使用的六種油墨是青、品紅、黃、黑、橙、綠的六色油墨。它不是在通常的四色製版外加進橙和綠,而是由Pantone 公司認同的六種油墨構成指定的一組,交由油墨製造廠去生產。
由六色油墨進行的印刷,其色彩再現範圍要比四色印刷大幅度地擴展,螢光色極其豐富,這是因為品紅、黃、橙的油墨中含有螢光顏料所致。目前在海外,不少國家的印刷企業為了追求差別化,都採用Pantone 系列的油墨。
當前,處在RGB 投稿,採納CtP 及FM 加網的數碼環境,除了先進的原材料外,印刷機也必須跟進,6色機、8色機,甚至於12色機已見於市場。其目的不外乎是提高生產力,保持品質,做到一次通印(one pass printing)下來。
2.以230線為主流
通常的印刷,四色製版AM 加網175線約佔到一半,但為了爭取市場效益,300線以上甚至於採用700-900線的情形也不在少數,在AM 加網走向高線數和普及FM 加網的進程中,最近日本的印刷市場冒出了以230線為主流的企業群體,這是為了保持四色製版的水平外,還能適應差別化印刷的需求。
據悉,這也是為了追求差別化的一種手段,它特別適應用來印產品目錄和餐廳菜單,效果是細微部位的表現和色彩漂亮。用戶一旦觸及到印製品確是不同於往常的水平,那怕價格提升一些,也會再度訂貨。目前,追求以AM 加網,高精細製版的用途逐漸增多。
凡是以230線為主流的企業界,基本上採用6色印刷,儘管在價格競爭上是呈現不利,但只要讓客戶暸解到6色印刷在品質效果上的優越處,算下來還是合算的,當然營銷人員也要配合來解釋6色印刷的價值所在。
在印刷機方面,一般使用對開的8色機來印,這是為了方便於6色印刷,使用8色機比用4色機印二次要好得多。由於230線加網+6色印刷的方式得到客戶的好評,不僅產品目錄,菜單的活兒增多,已經拓展到印刷漫畫、動畫片及人物領域。預計玩具類也會增加起來。
3.人緣極佳的6色印刷
至此,清楚地表明6色印刷的階調和色飽和度都優於四色製版印刷。但是對待膚色要注意。4色製版的場合,膚色是由品紅和黃的加網來再現層次。6色印刷的場合,因為增加了橙的加網,所表現的各色之網點分佈量變得複雜,雖然色飽和度有所提高,但層次易起變化,出現膚色潰傷的現象。因此,在印前工程中,應仔細應對,這可能是6色印刷的不足之處。
總的來說,6色印刷+230線加網的魅力還是大於四色製版。只是油墨費用要比4色印刷多。收取的工價為4色印刷的1.5倍即可,由於6色印刷所取得的差別化效果好,可以獲得較高的附加價值,所以容易與客戶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因為日本的印刷市場當前能夠擔負起6色印刷的企業還不夠多,經常遇到化妝品方面的印活量特別大,交貨期又短時,光靠一家公司完不成任務時,還得聯絡同等的數家企業來協助完成。為此,日本各地成立了「6色印刷聯合會」,一旦遇到緊急任務時,互相協助解決,從而獲取市場的高度信任。
差別化印刷的動向
資料來源:印藝267期/2006年3月 作者:丁一
--------------------------------------------------------------------------------
人緣極佳的6色印刷
至此,清楚地表明6色印刷的階調和色飽和度都優於四色製版印刷。但是對待膚色要注意。4色製版的場合,膚色是由品紅和黃的加網來再現層次。6色印刷的場合,因為增加了橙的加網,所表現的各色之網點分佈量變得複雜,雖然色飽和度有所提高,但層次易起變化,出現膚色潰傷的現象。因此,在印前工程中,應仔細應對,這可能是6色印刷的不足之處。
總的來說,6色印刷+230線加網的魅力還是大於四色製版。只是油墨費用要比4色印刷多,收取的工價為4色印刷的1.5倍即可,由於6色印刷所取得的差別化效果好,可以獲得較高的附加價值,所以容易與客戶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因為日本的印刷市場當前能夠擔負起6色印刷的企業還不夠多,經常遇到化妝品方面的印活量特別大,交貨期又短時,光靠一家公司完不成任務時,還得聯絡同等的數家企業來協助完成。為此,日本各地成立了「6色印刷聯合會」,一旦遇到緊急任務時,互相協助解決,從而獲取市場的高度信任。
三.用水性亮油創造附加價值
德國和日本的印刷市場,利用水性亮油既可創造附加價值,又可獲得差別化效應。
1.借助2種亮油獲取反差
經過生產實踐,兼用水性光澤亮油和OP 無光澤亮油,可以表現出光澤和無光澤的反差,做法是在4色印刷之上,對局部施塗OP 無光澤亮油,再在其上面塗布水性光澤亮油,用紅外線進行乾燥,OP 無光澤亮油部分的亮油被排斥掉,變成微粒子狀,構成無光澤調,沒有OP 亮油的部分變成光澤調,從而呈現反差。
根據用途,完全可以不採用柔性版製版的局部製版,便可簡單地獲得無光澤和光澤的反差效果。由於使用了以丙烯酸樹脂為主要成分的水性亮油,故可使用有益於環境的材料。又因為使用水性亮油,使紙張的再生利用容易,借助一次通印(one pass printing)降低了成本,達到交貨期短的目的。如今海德堡公司已經出台了附裝有水性專用亮油塗布機的6色印刷機。
2.增加1色獲得金屬色
不少印刷企業已在4色印刷油墨之上套加印銀色的方法,以獲得金屬色表現。做法是銀色+4色+水性亮油,由於不再需要複數的金屬色,沒有必要增加印刷機組和換墨手續,省掉了許多限制。再說,有了水性亮油,既可保護表面,又可給紙面以光澤感。如果採取一次通印,對配色可以立刻作出判斷。
3.世界各國的印刷業已經注目於上亮油加工
印刷企業都已體會到,印小批量活,無需提高工價,就能實現特殊的效果,這就是上亮油帶來的好處。尤其是歐美各國,使用水性亮油追求附加價值的情況愈來愈顯著。有關金屬色的需求不限於包裝和商標印刷領域,已經拓展到商業印刷領域。
四.差別化印刷的前景
1.正在實現的Hi -Fi 印刷
近年來不少媒體頻頻介紹高保真印刷(Hi -Fi color)。
Hi -Fi color 從廣義上講,指5色印刷的印刷方式,即4色製版之外,再加一種代表企業標誌的專色,或者是為了強調彩色圖像追加補色。從狹義上講,4色CMYK 上增加RGB 各色墨構成7色印刷,亦稱super fine color 。為了防止龜紋的出現,通常採用FM 加網。
在日本,採納HI -Fi color 的企業已相當多,形成了企業群體,效益確實不錯。為了更好地襯托亮度和色飽和度,一般都使用8色膠印機來印,在7色之外還可增加一種專色(金、銀或深棕色),這樣就更能突出印刷效果。受到建築材料領域和包裝領域的歡迎,近來,常為印小面積而又要求有新鮮感的支票、證券、彩票之類的客戶青睞。
總之,印刷企業為了謀求差別化和追求高附加價值,Hi -Fi color 的印刷方式是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