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2 頁)
iPod耳機的廠商以及iPod video的雜音
發表於 : 11/24/2005 9:51 pm
由 cantel
有沒有人知道iPod所附的耳機是哪家公司的呢?
小弟看到國外論壇有談到,
iPod video在開機的狀況沒有撥音樂的情形下
會有white noise的問題
我用了原廠的耳機測試,的確有很細微的雜音
換用ATH-EQ33雜音反而變大聲了
但是如果把音量調到無聲,雜音就不見了
是不是要換高阻抗的耳機,情形才會改善呢?
以及是不是其他家mp3也有相同的情形?
另外,有人說iPod配的是Sennheiser的耳機
是不是真的呢?
因為最近在考慮換耳機,如果是真的就不考慮Sennheiser
另外AKG K14P和iPod搭配音質如何呢 ?
如果有人有這樣搭配,可否分享一下經驗...謝謝
發表於 : 11/24/2005 10:12 pm
由 ross_tt
如果我記得沒錯,所謂的 white noise 和訊號放大元件關係比較大,和耳機的影響比較小。
這點請 hi-end 專家開示!
Re: iPod耳機的廠商以及iPod video的雜音
發表於 : 11/24/2005 11:03 pm
由 Ruental
cantel 寫:有沒有人知道iPod所附的耳機是哪家公司的呢?
不管那是哪一牌的耳機,耳朵都是你自己的啊!這才是你選擇耳機的指標吧。
很多人說iPod的耳機低音強,但在我感覺是高音有點淡,中低音聽起來像鼓皮鬆掉。

發表於 : 11/25/2005 3:10 am
由 Mythology
White noise? 這跟耳機完全無關 純粹只是訊源自己本身的雜音 ipod最明顯的雜音就是電流聲了 耳機的靈敏度(效率)越高的話雜音就越明顯 通常比幾較高階的耳機效率通常會比較高 高組抗的耳機只會讓你的ipod亙加耗電&推不好的聲音而已 通常聽ipod的耳機組抗最好不要超過32db
迷之音: ipod三代以上的機種好像雜音都會比較嚴重的樣子...
發表於 : 11/25/2005 7:11 am
由 rlong
Mythology 寫:White noise? 這跟耳機完全無關 純粹只是訊源自己本身的雜音 ipod最明顯的雜音就是電流聲了 耳機的靈敏度(效率)越高的話雜音就越明顯 通常比幾較高階的耳機效率通常會比較高 高組抗的耳機只會讓你的ipod亙加耗電&推不好的聲音而已 通常聽ipod的耳機組抗最好不要超過32db
迷之音: ipod三代以上的機種好像雜音都會比較嚴重的樣子...
消耗功率=輸出電壓的平方 / 耳機阻抗
---因此,耳機阻抗越高,消耗功率越小,越省電,對於iPod的輸出負載越輕,越好推。
Shure E2C阻抗16Ω, E3C 26Ω, E4C 29Ω, E5C阻抗 110Ω 越高級的耳機,阻抗越高,聲音越好,越省電,這會讓iPod的續航力越持久。
發表於 : 11/25/2005 8:14 am
由 ulysses
rlong 寫:消耗功率=輸出電壓的平方 / 耳機阻抗
---因此,耳機阻抗越高,消耗功率越小,越省電,對於iPod的輸出負載越輕,越好推。
Shure E2C阻抗16Ω, E3C 26Ω, E4C 29Ω, E5C阻抗 110Ω 越高級的耳機,阻抗越高,聲音越好,越省電,這會讓iPod的續航力越持久。
老大,你真的知道你在說些什麼嗎?
你在耳機所聽到的『音量』不是一個純量(電壓值、電流值)而是一個『能量值』,與實際上耳機所消耗的,或者說『接收』到的功率有關。消耗多少功率就能夠換成多少音量(通稱為『耳機效率』),依照每個耳機的驅動電路以及聲音傳遞設計而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來說,阻抗與效率成反比。阻抗越高,效率越差。
為何如此?用個簡單的比喻形容:你推一隻大猩猩走一百公尺需要消耗的能量,和你推一隻小猴子走一百公尺需要的能量,哪個比較高?
你自己想想,你的耳機要提供讓你的耳朵接收到 100dB 所需要的能量,就是需要消耗一定程度的功率;若一個低阻抗耳機需要 2V 驅動,那你算算一個阻抗直是4倍的耳機需要幾伏特的電壓驅動?
隨身裝置、音效卡等所謂的『音量』是指輸出電壓振幅,而像 iPod 之類的裝置,輸出電壓振幅通常都不高。接上低效率的耳機,就算把音量開最大,你聽到的聲音還是很小。基本上像全罩式等高阻抗耳機,接上隨身聽或音效卡聲音只能用慘字形容。這也是為什麼有『耳擴』這種東西存在的理由。
簡單的說,耳機『好不好推』不是單純的歐姆定律關係。不同的放大迴路裝置有不同的特性,還需要考慮到阻抗的匹配特性。建議你去看看
這篇文章。
發表於 : 11/25/2005 9:02 am
由 cantel
看了前面大大寫的
我應該要去找高效率低阻抗的耳機來搭配iPod會比較好嗎?
發表於 : 11/25/2005 10:01 am
由 cjtai
cantel 寫:看了前面大大寫的
我應該要去找高效率低阻抗的耳機來搭配iPod會比較好嗎?
音響學早就不是一門單純的電子理論,主觀的感覺反而是比較重要。
如果,音響器材可以用規格來論輸贏的話,真空管早就應該被扔進垃圾桶裡了。
帶著您的iPod(更重要的是您裡面的熟悉音樂),到可以試聽的店家聽聽看哪副耳機適合您。
PS:如果您購買耳機的預算跟我一樣(不能超過一張小朋友),那我們
敗家網這一副,不少朋友都給於肯定的推薦。
發表於 : 11/25/2005 10:45 am
由 rlong
ulysses 寫:老大,你真的知道你在說些什麼嗎?
你在耳機所聽到的『音量』不是一個純量(電壓值、電流值)而是一個『能量值』,與實際上耳機所消耗的,或者說『接收』到的功率有關。消耗多少功率就能夠換成多少音量(通稱為『耳機效率』),依照每個耳機的驅動電路以及聲音傳遞設計而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來說,阻抗與效率成反比。阻抗越高,效率越差。
為何如此?用個簡單的比喻形容:你推一隻大猩猩走一百公尺需要消耗的能量,和你推一隻小猴子走一百公尺需要的能量,哪個比較高?
你自己想想,你的耳機要提供讓你的耳朵接收到 100dB 所需要的能量,就是需要消耗一定程度的功率;若一個低阻抗耳機需要 2V 驅動,那你算算一個阻抗直是4倍的耳機需要幾伏特的電壓驅動?
隨身裝置、音效卡等所謂的『音量』是指輸出電壓振幅,而像 iPod 之類的裝置,輸出電壓振幅通常都不高。接上低效率的耳機,就算把音量開最大,你聽到的聲音還是很小。基本上像全罩式等高阻抗耳機,接上隨身聽或音效卡聲音只能用慘字形容。這也是為什麼有『耳擴』這種東西存在的理由。
簡單的說,耳機『好不好推』不是單純的歐姆定律關係。不同的放大迴路裝置有不同的特性,還需要考慮到阻抗的匹配特性。建議你去看看
這篇文章。
這好像是一個電子工程師與一位動物醫生在辯論耳機的結構與發聲原理,耳機音圈阻抗,磁場強度多少高斯原理一樣,雞同鴨講嘛!
一般耳機擴大機,標準最大輸出電壓是固定的,就如同iPod輸出最大值是 1伏特(RMS值 本人用Tektronix 3032B 300MHz數位式示波器量過,也曾經用DAAS音響測試器研究過各式揚聲器的失真、頻率響應,頻譜分析),沒有科學根據,實在想不出,竟然猴子還比人強囉!
有人換了一條訊號線,說什麼,聲音突然豁然開朗,這畢竟只有心理醫生能夠了解與解釋的啊!
耳機的效率與耳機的阻抗關係並不是直接的,主要還是磁鐵的磁力線強度、線圈圈數與耳機構造有著密切關係。
發表於 : 11/25/2005 2:02 pm
由 ulysses
rlong 寫:耳機的效率與耳機的阻抗關係並不是直接的,主要還是磁鐵的磁力線強度、線圈圈數與耳機構造有著密切關係。
聲音品質的好壞心裡因素佔很大比例,但是對於『音量』與感受則是客觀的標準。你今天在同樣的環境、聽同樣的曲子,效率高的耳機你只需要開到三分之一的音量,效率差的耳機你有可能要開到最大音量還覺得不夠。這不是形而上學也不是電子學,而是真實世界裡人類習慣動作的實際結果。
別忘了現在講的是耳機不是喇叭。耳機是被動元件,不是主動元件;喇叭的阻抗變化範圍很小,耳機的阻抗變化範圍很大;攜帶式裝置的輸出驅動能力也和擴大器不同;甚至推挽式擴大器、線圈式擴大器和真空管擴大器對於輸出裝置的阻抗匹配要求都不同。耳機需要搭配相對應的器材才能稱作『好推』;的效率差的耳機就留給高驅動能力的音響設備去用,在 iPod 上用這種耳機就叫做找麻煩。同樣的拿一個低阻抗的耳機直接接到 CD-Player 的輸出端,那也叫做找麻煩。
當然你說的沒錯,效率和耳機的結構有關。耳機的集聲方式也是有很大的關連;耳機廠商所能提供的 Spec 通常也都是用 dB / mW 的單位,但是由於聲音的集中、隔音效果等眾多因素影響,對於聽同樣的『音量』使用者的感受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現在市面上的耳機,通常都是阻抗越大效率越差,當然也有例外。一般來說,內耳式耳機的效率遠比開放式或者全罩式耳機要高,也比較容易推動。但是也有例外,就是你上面說的 Shure E5C。E5C 算是相當難推動的耳機,次一等級的 E4C 和 ER4P 也不是那麼容易驅動,不過至少不像 E5C 那樣非加耳擴不可。
無論如何,絕對不是像你之前說『阻抗越高越好推』。這不是二分法這麼簡單的問題。
發表於 : 11/25/2005 3:55 pm
由 rlong
ulysses 寫:現在市面上的耳機,通常都是阻抗越大效率越差,當然也有例外。一般來說,內耳式耳機的效率遠比開放式或者全罩式耳機要高,也比較容易推動。但是也有例外,就是你上面說的 Shure E5C。E5C 算是相當難推動的耳機,次一等級的 E4C 和 ER4P 也不是那麼容易驅動,不過至少不像 E5C 那樣非加耳擴不可。
對不起,因為我用 E5C 已經一年多了,一直都是用 iPod 直接推,從來不曾用耳擴,聲音細膩,動態很寬,我覺得E5C很好推喔。反而是我的另一對 AKG1000耳機,(靈敏度74dB for 1mW)非得用耳擴不行,請參考
http://www.hifi.com.tw/adm_product/ad_p ... anuniq=101
E2C 16Ω 靈敏度(1kHz): 105dB SPL/mW
E5C 110Ω 靈敏度(1kHz): 122dB SPL/mW
說一句良心話,耳機阻抗與好不好推,效率高低,沒有直接的關連,主要還是在於耳機其本身所使用的材料,設計和結構上的關係比較直接,
要不然您認為貴的耳機是貴在廠牌的名氣和阻抗的高低嗎?那麼這世上就有一羅筐的凱子了

發表於 : 11/25/2005 4:33 pm
由 rlong
rlong 寫:ulysses 寫:現在市面上的耳機,通常都是阻抗越大效率越差,當然也有例外。一般來說,內耳式耳機的效率遠比開放式或者全罩式耳機要高,也比較容易推動。但是也有例外,就是你上面說的 Shure E5C。E5C 算是相當難推動的耳機,次一等級的 E4C 和 ER4P 也不是那麼容易驅動,不過至少不像 E5C 那樣非加耳擴不可。
對不起,因為我用 E5C 已經一年多了,一直都是用 iPod 直接推,從來不曾用耳擴,聲音細膩,動態很寬,我覺得E5C很好推喔。反而是我的另一對 AKG1000耳機,(靈敏度74dB for 1mW)非得用耳擴不行,請參考
http://www.hifi.com.tw/adm_product/ad_p ... anuniq=101
E2C 16Ω 靈敏度(1kHz): 105dB SPL/mW
E5C 110Ω 靈敏度(1kHz): 122dB SPL/mW
說一句良心話,耳機阻抗與好不好推,效率高低,沒有直接的關連,主要還是在於耳機其本身所使用的材料,設計和結構上的關係比較直接,
要不然您認為貴的耳機是貴在廠牌的名氣和阻抗的高低嗎?那麼這世上就有一羅筐的凱子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 『音響權威』,『音響專家』他們經常為了生活,養家活口,所以他們的高論聽聽就好,不必太在意,
最重要的是人要有自信心,自己聽起來喜歡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音響了。
發表於 : 11/25/2005 4:46 pm
由 Mythology
E5C超好推是因為效率實在是太高了 高到訊源的噪訊比要低才雜音才會比較沒有那麼明顯 不過推的聲音好不好就差很多了 不過就像rlong說的 自己聽起來爽就好了! 這句是玩HI-End的人都因該知道的

發表於 : 11/25/2005 5:00 pm
由 Changhsin
rlong 寫:
對不起,因為我用 E5C 已經一年多了,一直都是用 iPod 直接推,從來不曾用耳擴,聲音細膩,動態很寬,我覺得E5C很好推喔。
最近我也在考慮買一對內耳式的耳機,我的 Bose Acoustic Noise Cancelling Headphones 實在不太適合外出配戴。
rlong 兄說已使 E5C 一年多了,不知可否替我解答,你使用該耳機時,是否曾有戴到耳朵會痛的情況?
因為我個人在使用一般耳塞式耳機時,只要時間一久,耳洞就開始會感到不適,嚴重時甚至會有頭痛情況發生。
面對這類內耳式的耳機,實在是心之嚮往,但是耳朵怕怕啊。

發表於 : 11/25/2005 5:44 pm
由 ulysses
rlong 寫:對不起,因為我用 E5C 已經一年多了,一直都是用 iPod 直接推,從來不曾用耳擴,聲音細膩,動態很寬,我覺得E5C很好推喔。
在下用過 Sony MX71,用了一年多 Shure E3C,也聽過 ER4P 和 E5C。
在不外加訊源擴大的狀況下,設定相同音量跟 E3C 比起來,E5C 明顯有差。
外加耳擴以後,E3C/ER4P 沒有太大差異,E5C 則是有顯著改善。
E5C 本身是很優秀的耳機,就算不用耳擴也不至於太離譜;
但是這種主觀感覺,你不比較就無法分辨。
rlong 寫:說一句良心話,耳機阻抗與好不好推,效率高低,沒有直接的關連,主要還是在於耳機其本身所使用的材料,設計和結構上的關係比較直接,
講了這麼多,不就是為了這句話嘛
rlong 寫:要不然您認為貴的耳機是貴在廠牌的名氣和阻抗的高低嗎?那麼這世上就有一羅筐的凱子了

說到當凱子,在下最近狠下心來直接攻頂,趁著人在美國的時候敗了世界上第二貴的內耳耳機:
http://www.sensaphonics.com/soft2x.html
完全沒有名氣的牌子,不特別出色的阻抗係數,
但是只能說這和 E3C/E4C 完全不是同一個檔次的東西。
至於聲音有沒有比 E5C 好兩倍,見仁見智吧。
不管是不是當凱子,這玩意兒用起來還真是爽斃了!
發表於 : 11/25/2005 6:34 pm
由 rlong
恭喜您了!能過找到並得到自己最喜愛的耳機,實在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很是令人羨慕喔!

發表於 : 11/25/2005 6:51 pm
由 rlong
Changhsin 寫:最近我也在考慮買一對內耳式的耳機,我的 Bose Acoustic Noise Cancelling Headphones 實在不太適合外出配戴。
rlong 兄說已使 E5C 一年多了,不知可否替我解答,你使用該耳機時,是否曾有戴到耳朵會痛的情況?
因為我個人在使用一般耳塞式耳機時,只要時間一久,耳洞就開始會感到不適,嚴重時甚至會有頭痛情況發生。
面對這類內耳式的耳機,實在是心之嚮往,但是耳朵怕怕啊。

應該是適應的問題吧,一開始也是會跟您一樣的狀況,帶久了也就習慣了,通常我是帶著E5C是在飛機上或遊覽車上聽, 在家就使用 AKG1000(夏天)或audio-technics W100(冬天)比較舒服。
發表於 : 11/25/2005 7:33 pm
由 ulysses
Sony MX71 系列耳塞比較大也比較軟,帶著很舒服,可是聲音實在不高明。低音太強,中高音不足。
E2C/E3C/E4C/E5C/ER4P 系列的耳塞都可以替換,Shure 原廠的耳塞大小實在不合在下的耳朵,包括海綿耳塞。後來在 AndAudio 團購買了 Westone Comply Foam Tips 海綿耳塞(460元 / 3對),佩戴不適的感覺就減少很多。另外 Shure 系列的耳機佩戴方式都是線從後繞過耳朵背面,戴久了會有些摩擦感。
DIY的小tip,ESP FOR E2C
發表於 : 11/25/2005 7:49 pm
由 miel
ulysses 寫:Sony MX71 系列耳塞比較大也比較軟,帶著很舒服,可是聲音實在不高明。低音太強,中高音不足。
E2C/E3C/E4C/E5C/ER4P 系列的耳塞都可以替換,Shure 原廠的耳塞大小實在不合在下的耳朵,包括海綿耳塞。後來在 AndAudio 團購買了 Westone Comply Foam Tips 海綿耳塞(460元 / 3對),佩戴不適的感覺就減少很多。另外 Shure 系列的耳機佩戴方式都是線從後繞過耳朵背面,戴久了會有些摩擦感。
在這裡告訴各位一個DIY的小tip,ESP FOR E2C:
Sony MX71的那種耳塞,可以套在E2C上使用,不過你一定會發現,怎麼套也套不緊對不對?這時雖然有點浪費,但是還是請您把之前那些不用的海綿耳塞拿出來,
看到中間有一根塑膠中空管對不對?
對,你需要那「一對」管子,然後將其塞入Sony MX71的那種耳塞,最後再套到E2C的nozzles上,就可以使用了。每次髒了只需要用75%的酒精,或是化妝水擦一擦,就乾淨了,
您瞧這是不是很聰明呢?
發表於 : 11/26/2005 9:25 am
由 rlong
cjtai 寫:音響學早就不是一門單純的電子理論,主觀的感覺反而是比較重要。
如果,音響器材可以用規格來論輸贏的話,真空管早就應該被扔進垃圾桶裡了。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如有繆誤,本人慨不負責。
先來一段保護貼,再來放屁,比較安全!
其實音響學,本來就是一門道道地地的電子與物理學,
所謂『主觀的感覺反而是比較重要』那是許多音響雜誌,為了銷售業績,所創造出來的一群所謂的『音響權威』們所說的話。
如果要相信他們的話,先請他們到醫院去檢驗一下,那些人的「聽力」能力再說,有些人,或許先天聽力不良,或許年紀大了些,他們聽不到高頻和低頻,音樂動態大一點,心臟就負荷不了,讓他們來主宰音響市場,那只會降低自己的音響品味而已。
那些人一再的鼓吹那些早已被科技界掃到拉箕筒的 LP, 真空管等落伍的音響器材,試想這些會比 CD 好的話,為何世上幾忽所有錄音室早在數十年前就已全部改用數位錄音?那些『音響權威』倒是因「LP與真空管」可以推銷一些拉箕,賺取豐厚的利潤。
說到LP與真空管缺點一籮筐,就電子學來說,有著數不盡的辛酸,為了高低頻響應不良及動態範圍太低,許多電子工程師絞盡腦汁,搞出一套 RIAA 補償辦法,勉強可以接受,但也因此犧牲大量的訊號噪音比,及大幅降低動態範圍。音響最重要的四大指標---『頻率響應』、『失真度』、『訊號噪音比』、『動態範圍』都遠遠被 CD 拋諸腦後,更何況 SACD 了。
近來數位擴大機的技術快速進步,體積小、省電、寬頻率響應、高阻尼因數(Damping factor)、高動態範圍,極低失真、大電流輸出、低負載阻抗相信不久的將來,全面取代類比擴大機的時代即將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