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單眼相機鏡頭製造過程

發表於 : 02/05/2007 10:56 am
a_show
http://www.canon.com/camera-museum/tech ... index.html

英文 canon

請大家好好珍惜手上的鏡頭 製作鏡頭真的很費時又費工

發表於 : 02/06/2007 12:46 pm
Sunnykib
哇喔~~ :shock:
感覺手上的鏡頭又更有價值了~沒想到是這樣製作的~ :o

發表於 : 02/07/2007 8:53 am
亂碼
More fun videos about the making of lens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7_wL0ZZi6k

8)

發表於 : 02/07/2007 11:38 am
a_show
亂碼 寫:More fun videos about the making of lens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7_wL0ZZi6k

8)
鏡頭製造的每個過程真的要很小心與謹慎 感謝你的分享

發表於 : 02/07/2007 11:39 am
Gordon
這樣精準的“儀器“不是用機械製作∕裝配的嗎?怪不得常聽見Canon有走焦的情況呢!
片段中的是無塵房間嗎?怎麼那女裝配員全身沒有穿保護衣或之類的東西呢?
見了片段,忽然覺得Canon的QC好有問題 :evil:

發表於 : 02/07/2007 1:06 pm
hmshsieh
因為之前工作的關係,曾經被公司安排過集體參觀砲族的工廠....
講句難聽一點的,Canon的生產線十幾條,要看你買的鏡頭等級如何,再來看你的鏡頭組裝所受到的待遇如何....
要是你買的有紅色或是綠色橡皮圈的,那恭喜....你的鏡頭將受到無微不置的待遇,
要是你買的是五七千元一支的,那很抱歉....... :roll: :roll:

有人可能會問,為啥現在的鏡頭幾乎都是塑膠的而不是金屬的...
其實很簡單,因為金屬的鏡頭製程比較麻煩而且比較貴......
話又說回來,金屬鏡頭不一定是件好事;塑膠的鏡頭不一定是件壞事,
套句NGM攝影師 Karl Grobl 形容過的
"...沒錯,Nikon是鐵做的而Canon是塑膠做的,但是當鏡頭掉到地下的時候,Nikon的鏡頭會凹而Canon的只會彈兩下回到你手裡.."
(早期AF的年代,Nikon的鏡頭幾乎都是金屬鏡身)

發表於 : 02/07/2007 1:52 pm
lsrchen
Gordon 寫:這樣精準的“儀器“不是用機械製作∕裝配的嗎?怪不得常聽見Canon有走焦的情況呢!
片段中的是無塵房間嗎?怎麼那女裝配員全身沒有穿保護衣或之類的東西呢?
見了片段,忽然覺得Canon的QC好有問題 :evil:

鏡片本來就不是在無塵室生產的

你想太多了


很多 ''高階鏡片'' 例如研削非球面鏡片 就是必須用手工磨製
機器的精度比不上老師傅的經驗微調

生產東西不是機械就一定好
如果純機械快速製造 怎麼時有耳聞 NIKKOR鏡頭大舉缺貨

發表於 : 02/07/2007 2:33 pm
Gordon
鏡片我自已不可能在無塵室生產,但裝配時若都不在無塵室,那豈不是容易入塵?我們要的鏡頭不是要完全無塵無霉的嗎?邏輯不是這樣的嗎?

我說機械生產,可能說得不太清楚,我主要想說的是機械裝置,那不是比人手裝配更準確嗎?我說的是準確無誤,人手實在太多變數令鏡頭裝配有不可估計的誤差呢!不是這樣的嗎?

發表於 : 02/08/2007 4:47 pm
lsrchen
邏輯與想法都是正確的

但是世界上生產很多產品都沒有這樣要求 是因為其實不須需要


鏡頭入塵有人不能接受 但是其實入塵確實是拍不出來 除非它發霉 或是塵點過大

機械裝配也是把鏡片放在模具上然後旋入鏡組 依照這個影片來看
畢竟模具開的好 鏡片能放的位置也就只有那唯一的選擇
人工也是放在模具上旋入鏡組 如果QC的好 應該是沒問題的


再者 影片上看起來應該是C家的白鏡系列裝配線
如果是沒紅圈的鏡頭 應該就會是您說的機械大量產製了

發表於 : 04/27/2007 3:15 pm
danyshih1
EF500/4的組裝,日本人很實事求是了,那麼多的治具哪麼多的步驟都會一步一步,完全照SOP。要是換成MIC就難說了。
至於走焦,應該是Lens CPU <-> Body CPU之間的溝通和對焦機構,和組裝無關吧。因為是走焦,不是對不到焦。他有每隻鏡頭投影出來檢查合焦(其他大量化生產線如Kit鏡恐怕是抽檢吧)[/quote]

發表於 : 04/27/2007 11:34 pm
znikangX
Gordon 寫:鏡片我自已不可能在無塵室生產,但裝配時若都不在無塵室,那豈不是容易入塵?我們要的鏡頭不是要完全無塵無霉的嗎?邏輯不是這樣的嗎?

我說機械生產,可能說得不太清楚,我主要想說的是機械裝置,那不是比人手裝配更準確嗎?我說的是準確無誤,人手實在太多變數令鏡頭裝配有不可估計的誤差呢!不是這樣的嗎?
我怎有看到他穿防塵衣了?
沒看錯啊?

至於機器裝置?他不是都有用標準的工具去上那些零件了嗎?也不算是土法把東西裝上去。還check過鏡片。

如果有一台機器能裝那麼複雜的鏡頭,而且又快速精準無誤,成本又低,老闆們應該也會用機器吧。

怪不得常聽見Canon有走焦的 < --- 算搖言嗎?搞不好是剛好有部份人在討論吧

最後一幕是光線測試吧?QC有啥問題? 真怪捏

發表於 : 04/28/2007 4:56 am
Watcher!
五洲出版社有一本“如何自製天文望遠鏡“..........
還教你如何研磨鏡片............................
“古時候“的人真是厲害。 8)
這年頭大概很難找到“瑩石“鏡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