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2 頁)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07/2004 4:54 am
由 Chao, the good one
剛剛連上去看到 Steve Jobs 最後 introduced iPod mini 的 keynote。這次的 streaming 效果挺差的,只有 56k 的大小,又影音品質都不好。
很好玩的是 Steve Jobs 說出 iPod mini 要 $250 USD 時,可以感覺到聽眾又是....................覺得很貴,和他老兄說的目標 target (高階 flash mp3 players) 價格差太多,顯得很反差。事後想想,和 15 Gb 的也沒差多少銀兩。倒是 iPod mini 有些女性化的色調,或許會是一種市場吧。
關於miniipod 發表的影片
發表於 : 01/07/2004 4:00 pm
由 chenmaolong
請問可否給個連結
我也想看 謝謝
發表於 : 01/07/2004 11:04 pm
由 the real unknown
It looks so gay...
Yeah. I am not being fond of gays. And I am proud of that.
Re: 關於miniipod 發表的影片
發表於 : 01/08/2004 3:25 am
由 Chao, the good one
chenmaolong 寫:請問可否給個連結
我也想看 謝謝
keynote 的 replay 不知到哪裡了,你可以上 google 找找。
http://www.apple.com/ipodmini/

發表於 : 01/08/2004 3:37 am
由 Chao, the good one
Re: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08/2004 2:44 pm
由 五樣
其實蠻耐看的 不是驚艷型的設計
看了一陣子才會開始好看
Re: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08/2004 2:56 pm
由 蘋果企鵝
很好玩的是 Steve Jobs 說出 iPod mini 要 $250 USD 時,可以感覺到聽眾又是....................覺得很貴,和他老兄說的目標 target (高階 flash mp3 players) 價格差太多,顯得很反差。事後想想,和 15 Gb 的也沒差多少銀兩。倒是 iPod mini 有些女性化的色調,或許會是一種市場吧。
我覺得消費者在意的是記憶容量與價位的比例,iPod mini這樣價位的比例的確很不協調,當然只有Jobs知道原因,可能成本偏高或是其他的因素,我個人主觀認為不論價位多少,如果無法讓消費者覺得物超所值的話,市場走向恐怕會很不樂觀。其他產品線也是一樣,我也是因為這樣的理由在1984年Mac誕生後十幾年才擁抱它,沒辦法,因為當年的Mac沒有十足的條件使我信服與認同。

Re: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08/2004 11:53 pm
由 fat425
wu 寫:其實蠻耐看的 不是驚艷型的設計
看了一陣子才會開始好看
沒錯
剛看到時覺得不怎麼樣
但是仔細看過之後
倒是蠻吸引人的.....
拿來送女朋友剛好ㄚ!!!贊
Re: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09/2004 2:16 am
由 Changhsin
fat425 寫:
拿來送女朋友剛好
個人認為,和iPod 15GB價差USD50,
怎麼看,都是iPod好啊!
送女朋友的話,我女友是認為,
iPod的白色系,還比較好看呢!
個人認為,價格才是重點,接著才是設計與創新,
不過看起來,目前價格就有很大的問題。

Re: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09/2004 2:54 am
由 bryanchang
Changhsin 寫:個人認為,價格才是重點,接著才是設計與創新,
不過看起來,目前價格就有很大的問題。

如果真是這樣:
1) Apple 早就倒閉了。
2) iPod 跟 Newton 一樣,現在只有在 eBay 上可以買到二手貨。

發表於 : 01/09/2004 4:55 am
由 Chao, the good one
基本上會在這裡發言的 "我們",大都不是 iPod mini 的 target 買家。這類東西雖是電腦的延展,但實屬消費型產品。多數人買隨身聽時,價格當然是重點,但體積大小或造型顏色等也會是考量。
至於 4GB 太小,我覺得沒錯。但 4GB 約等於 100 張 CD,然大多數人很少有那麼多資料,更何況是你會希望隨身帶的是喜歡的音樂,而非有什麼就一定都要裝到滿。
於是它的 target 買家是那種....哇這好 cool...要多少.....,而非會去算 1 GB 平均要多少銀兩的消費者,後者是拿買硬碟的經驗去買隨身聽- 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很顯然不是他們的目標買主。
發表於 : 01/09/2004 11:24 am
由 richcyfu
I dont think 4GB is small, it all depends on what you expect, 1,000 songs are too little? My itune only load less than 700 songs, most of songs I never have chance to listen, I think why the price is high as iPod using hard disk, friendly speaking, yes, I have little disappointed, but, is iPod mini so terrible? I think may be I will buy one for my wife or kids as it is really small.
發表於 : 01/09/2004 11:31 am
由 ross_tt
Chao Chang 寫:於是它的 target 買家是那種....哇這好 cool...要多少.....,而非會去算 1 GB 平均要多少銀兩的消費者,後者是拿買硬碟的經驗去買隨身聽- 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很顯然不是他們的目標買主。
有女朋友的人要小心了,你們的女朋友很有可能就是 target customer 。
發表於 : 01/09/2004 4:27 pm
由 neopower
個人覺得,新的iPod對象並不是目前買舊版的消費者,而是在Keynote裡所說得那個族群,追求時髦、感性、高品味的消費族群,如果有仔細聽演講的話,Jobs的新產品並不是胡亂瞎猜就推出上市,而是經過很仔細的市場分析得來的,我想這些年來Jobs並沒有白活,反倒精練很多,像是把iPod推向Wintel陣營,還有跟HP合作都是很好的例子。對於工業產品來說,要小一號並不像做衣服一樣,把布減小一點就可以了,為了這個尺寸,連原來的四個按鈕也放不下了,必須另外再設計一個新的專利,其實只要拿起一張名片在手中,就可以知道這個東西一定會有市場的!而且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現在的Mini iPod比較的並不是原來舊版的iPod,而是另外其他同等級的產品,並不是把原來的iPod縮小尺存來賣!如果跟其他的產品比較的話,我一定選擇Mini iPod!
Re: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09/2004 7:35 pm
由 ideas
我用hinet adsl 512/64(鄉下沒辦法升速),可以看到250k,不過他會斷斷續續沒有聲音。
然後我把quicktime設定hinet proxy後,可以看到300k的版本。
畫面跟聲音都很棒~
Chao Chang 寫:剛剛連上去看到 Steve Jobs 最後 introduced iPod mini 的 keynote。這次的 streaming 效果挺差的,只有 56k 的大小,又影音品質都不好。
Re: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10/2004 1:52 am
由 Chao, the good one
有件事我搞不懂。iTune 和 iPod 這種東西到後來應該會變成是格式之爭。等於 AAC、mp3 和 Window Media Player 等 (mp3 應該算沒有,大家都用)。其他的 music online store 都用 Window Media Player,即使 iTune store 不賣此格式,至少 iPod 和 iTune 軟體應支援。反正 Apple 也認為重點是靠賣 "iPod" 來賺錢,而非一首 0.99 USD 的薄利單曲。
現在雖有 HP rebrands/ resell iPod,我很懷疑久了以後,若 Window Media Player 成 selling music 的標準時,Apple 能持續佔有大部份的市場。
ideas 寫:我用hinet adsl 512/64(鄉下沒辦法升速),可以看到250k,不過他會斷斷續續沒有聲音。
然後我把quicktime設定hinet proxy後,可以看到300k的版本。
畫面跟聲音都很棒~ :)
Chao Chang 寫:剛剛連上去看到 Steve Jobs 最後 introduced iPod mini 的 keynote。這次的 streaming 效果挺差的,只有 56k 的大小,又影音品質都不好。
那好像因為是 replay。
Re: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10/2004 7:51 am
由 Changhsin
Chao Chang 寫:
有件事我搞不懂。iTune 和 iPod 這種東西到後來應該會變成是格式之爭。
若 Window Media Player 成 selling music 的標準時,Apple 能持續佔有大部份的市場。
我是一般使用者,什麼格式對我來講,一點都不重要,什麼都好,只要我可以聽到音樂就好。
所以,讓我方便,讓我好用,讓我有好看的東西用,其它的,我就不管了!
這樣的話,只要沒有其它家提供同樣的東西,卻比較便宜,或是更方便、好用的服務,
我就一直用下去。

Re: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10/2004 9:49 am
由 Impreza
Chao Chang 寫:有件事我搞不懂。iTune 和 iPod 這種東西到後來應該會變成是格式之爭。等於 AAC、mp3 和 Window Media Player 等 (mp3 應該算沒有,大家都用)。其他的 music online store 都用 Window Media Player,即使 iTune store 不賣此格式,至少 iPod 和 iTune 軟體應支援。反正 Apple 也認為重點是靠賣 "iPod" 來賺錢,而非一首 0.99 USD 的薄利單曲。
現在雖有 HP rebrands/ resell iPod,我很懷疑久了以後,若 Window Media Player 成 selling music 的標準時,Apple 能持續佔有大部份的市場。
我不知道這樣分析對不對,一首99cent其實不便宜,因為一首歌就是將近35元台幣,一片CD大約有10首甚至更多的歌,所以10首當漏的歌就是大約台幣350元,將近台灣賣一片CD的錢,可是他們省了許多CD製作費、設計費、包裝費、廣告費、通路費、運弄費、倉儲費.....等等。所以根本不便宜,對嗎?
Re: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10/2004 10:43 am
由 Chao, the good one
Changhsin 寫:Chao Chang 寫:
有件事我搞不懂。iTune 和 iPod 這種東西到後來應該會變成是格式之爭。
若 Window Media Player 成 selling music 的標準時,Apple 能持續佔有大部份的市場。
我是一般使用者,什麼格式對我來講,一點都不重要,什麼都好,只要我可以聽到音樂就好。
所以,讓我方便,讓我好用,讓我有好看的東西用,其它的,我就不管了!
這樣的話,只要沒有其它家提供同樣的東西,卻比較便宜,或是更方便、好用的服務,
我就一直用下去。 8)
對啊!問題是若能支援更多格式,讓消費者想都不用想、懂也不須懂就能 import 更多格式,不是更方便嗎?
我們大多用 mp3 或 AAC,並不代表一大票儲存 Window Media Player 的消費者並不存在。這些人除非用別廠的 mp3 players,要不只好放棄自己的收藏或轉檔 (會 lost 掉一些音質)。當然,很大一部份的這些人會直接買能 play window media player 格式的播放器- 因為對他們比較方便。
我不知道這樣分析對不對,一首99cent其實不便宜,因為一首歌就是將近35元台幣,一片CD大約有10首甚至更多的歌,所以10首當漏的歌就是大約台幣350元,將近台灣賣一片CD的錢,可是他們省了許多CD製作費、設計費、包裝費、廣告費、通路費、運弄費、倉儲費.....等等。所以根本不便宜,對嗎?
我也覺得不便宜。不過相對上,同樣的 CD 於美國的價格往往比較貴 (On Sale 的除外),又有消費稅。對真正花的起錢、想省時間、只想要一兩首歌的人,還是有些吸引力的。
而 0.99 USD 會否太貴。其實下載平台分到的利潤很少,據說大約 $0.60-70 是給唱片公司;0.15 左右是藝人的份;剩下的才是平台的錢,但若算上硬體、頻寬、工程師......要靠一首賺個幾 cents,並不是很好的 business。大概只能靠量真的很大,或以後平台也推自身藝人、自唱片公司收取推廣費 (如擺很前面....),才有可能是能搞大錢的 business。
另外一般人可能覺得唱片太貴,但音樂製作到消費的流程中,真正花錢的剛好都不是物價成本 (壓 CD 或物流成本.....)。真正貴的是宣傳費---> 捧明星的錢。而很大一部份市面上成功的 CD 或歌手唱片,其實成本要算入唱片公司捧不紅而砸下的成本。等於是你看到架子上的 CD,其成本是付擔了你跟本沒看到的 CD,和上架兩個月就下台一鞠恭的 CD 之成本。這些成本是隱性的,消費者看不到,以至於老覺得東西貴。
如果真要說便宜否,市場本身自有機能。唱片定再高,我們都可以選擇 "不買"。
Re: 關於 iPOD mini
發表於 : 01/10/2004 1:03 pm
由 Impreza
Chao Chang 寫:而 0.99 USD 會否太貴。其實下載平台分到的利潤很少,據說大約 $0.60-70 是給唱片公司;0.15 左右是藝人的份;剩下的才是平台的錢,但若算上硬體、頻寬、工程師......要靠一首賺個幾 cents,並不是很好的 business。大概只能靠量真的很大,或以後平台也推自身藝人、自唱片公司收取推廣費 (如擺很前面....),才有可能是能搞大錢的 business。
另外一般人可能覺得唱片太貴,但音樂製作到消費的流程中,真正花錢的剛好都不是物價成本 (壓 CD 或物流成本.....)。真正貴的是宣傳費---> 捧明星的錢。而很大一部份市面上成功的 CD 或歌手唱片,其實成本要算入唱片公司捧不紅而砸下的成本。等於是你看到架子上的 CD,其成本是付擔了你跟本沒看到的 CD,和上架兩個月就下台一鞠恭的 CD 之成本。這些成本是隱性的,消費者看不到,以至於老覺得東西貴。
如果真要說便宜否,市場本身自有機能。唱片定再高,我們都可以選擇 "不買"。
真要是這樣難賺的話,還真難玩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