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是沒錢玩音響啦!不過「音響神話」倒是聽過很多,關於音響心理學的效應,小弟記得最清楚的音響調校方法就是「綠布」調校法,我不知道當年這方法有沒有出現在「音響論壇」雜誌上,不過倒是我的一些前輩都試過。
喔,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拿幾塊綠色的布,不管任何材質,棉麻絲合成纖維皆可,蓋在音響器材或者塞在音響櫃裡,音色就會更好。
那時小弟因為覺得太好笑了,所以沒去試。不過把CD片先冰在冷凍櫃再拿出來聽,這個小弟倒是有玩過。甚至當年還要「養」CD,就是要用好的飛力普雷射頭去run,不可以用日系機器,因為日系的雷射太強,會「傷害」CD上的訊號坑洞。
還有,當年我的那一對揚聲器(牌子忘了,反正那家英國公司現在也不見了),很愛耍脾氣,每次搬動過後,音色就毛毛躁躁的,要連續餵他幾天古典弦樂曲目,他才會慢慢「沈澱」下來。
當然關於線材的神話,更是不計其數,害小弟當年連喇叭線都要用純銀線自己絞。結果後來又覺得純用銀線聲音又過於「清亮」,還必須絞幾股無氧銅線進去。
唯一獲得別人「證實」「認同」的調校神話則是「水晶」調校法,就是去水晶店買一堆工廠加工剩下的碎水晶,無色的,裝在袋子裡,鋪在器材下方或上方。我用過比較有效的是用在CD隨身聽上,只要墊上水晶墊,聲音馬上結實有形起來,原本有一點「模糊」的「聲音線條」(這是啥?)就變得清晰起來了,這個調校法是連我那個只用電腦喇叭聽音樂的學妹都分得出來的,後來我那袋水晶就被她搶走了。
小弟對電子學是一竅不通啦!不過當年倒是有幸聽過高級LP(不是台語喔!)轉盤(炮銅轉盤,鑽石唱針之類的)加上真空管銘機的聲音,明明知道這兩個都是失真率很高的東西,可是那個聲音只能用永生難忘之類的詞來形容。
我也很希望ipod配上某個「不管好推不好推的」耳機,就可以重溫當年那種如沐春風的聲音呀!(我可以學人家講「松香味」「耳油流出來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