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情況,比較容易處理!
版主: cjtai
哪種情況,比較容易處理!
再囉唆一下:
1.用列印效果較差的印表機印出樣稿,然後再跟業主說明,最後印出的顏色會更飽和。
2.印樣稿時卯起來印出超漂亮的顏色(還動用6色,甚至8色墨水),然後業主拿到4色印刷品後,埋怨其顏色為何跟樣稿差那麼多...
各位認為哪種情況,比較容易處理!
1.用列印效果較差的印表機印出樣稿,然後再跟業主說明,最後印出的顏色會更飽和。
2.印樣稿時卯起來印出超漂亮的顏色(還動用6色,甚至8色墨水),然後業主拿到4色印刷品後,埋怨其顏色為何跟樣稿差那麼多...
各位認為哪種情況,比較容易處理!
to be or not to be.
Faust 寫:最近也一直遇到類似問題....
同一份網片,8家印刷廠打樣出來,簡直像是色票,每家偏的顏色都不一樣....
然後還被反控製作的檔案有問題~
這個問題好像從來沒有停過,從以前最傳統的印刷方式,到現在有這麼多的先進數位式工具輔助還是............
1.每家打樣廠和印刷廠用的油墨牌子不同,造成色差是必然的。
2.每家打樣廠和印刷廠用的版也不同,據我所知還是有人用鋁版打樣(因為可以重複使用,而且成本低),但是品質.........
3.如果上述兩樣都不存在,接下來如果使用PS版,現在大都使用自動沖版設備,可是裡面的藥水多久換一次?
假設一週換一次,星期一沖版和星期五沖版會一樣嗎?
藥水使用過的次數越多,藥效越差所以........
以上第三點PS版和底片意思一樣。
4.再加上打樣機和印刷機的使用者(人為因素),因為使用者是用肉眼判斷(你的眼睛和我的眼睛看起來不一樣)........
5.機器上各種耗材,還有機器的使用年限等等..........
Re: 哪種情況,比較容易處理!
第一種比較好處理,有時紙質問題,色彩會不同是事實。100元,印刷後更美,客戶可能會覺得理所當然cjtai 寫:再囉唆一下:
1.用列印效果較差的印表機印出樣稿,然後再跟業主說明,最後印出的顏色會更飽和。
2.印樣稿時卯起來印出超漂亮的顏色(還動用6色,甚至8色墨水),然後業主拿到4色印刷品後,埋怨其顏色為何跟樣稿差那麼多...
各位認為哪種情況,比較容易處理!
第二種很麻煩,同樣是100元,成品卻比稿子差,客戶會覺得被騙。
[quote="cjtai"][quote="Faust"]最近也一直遇到類似問題....
同一份網片,8家印刷廠打樣出來,簡直像是色票,每家偏的顏色都不一樣....
然後還被反控製作的檔案有問題~
[/quote]
這個不夠厲害,我前些日子還看到同一塊版子上相同的標色封面,到最後會印成不同顏色。
從書背上看起來,原來應該是同色的同一本書,卻變成了套書!
[/quote]
即使是同一台印刷機且同一批印件(同一車),都可能會有前面印好的與後面的顏色不同,更何況不同印刷機 紙質或油墨等問題
(如果每一色都誤差正負5%,那4色印刷會有多少種組合?)
建議:提供之前的稿件(ex.logo)供印刷廠作校色用,但做法應盡量相同ex.紙質.上光等,盡量找印刷品質(技術)較好的廠商試試,應該可以符合要求
同一份網片,8家印刷廠打樣出來,簡直像是色票,每家偏的顏色都不一樣....
然後還被反控製作的檔案有問題~

這個不夠厲害,我前些日子還看到同一塊版子上相同的標色封面,到最後會印成不同顏色。
從書背上看起來,原來應該是同色的同一本書,卻變成了套書!

即使是同一台印刷機且同一批印件(同一車),都可能會有前面印好的與後面的顏色不同,更何況不同印刷機 紙質或油墨等問題
(如果每一色都誤差正負5%,那4色印刷會有多少種組合?)
建議:提供之前的稿件(ex.logo)供印刷廠作校色用,但做法應盡量相同ex.紙質.上光等,盡量找印刷品質(技術)較好的廠商試試,應該可以符合要求
Re: 哪種情況,比較容易處理!
cjtai 寫:再囉唆一下:
1.用列印效果較差的印表機印出樣稿,然後再跟業主說明,最後印出的顏色會更飽和。
2.印樣稿時卯起來印出超漂亮的顏色(還動用6色,甚至8色墨水),然後業主拿到4色印刷品後,埋怨其顏色為何跟樣稿差那麼多...
各位認為哪種情況,比較容易處理!
當然是1.啦,
這種情形敝部門,每兩個月都在發生(我這個部門是專門出贈送給消費者的公司刊物),
現在我已經學會,只要上面對顏色有意見,就講1.了(真正的原因等一下再跟美編查證),不然整個部門都會人仰馬翻。
狂賀!眾望所歸,永遠的女神 凱瑟琳‧丹妮芙獲頒2008坎城影展特別獎!!


Re: 哪種情況,比較容易處理!
印刷機的壓力滾筒沒有校正好會造成左右模的顏色有差異,這跟稿件內容的編排一點兒也沒有關係
印刷師傅不肯用濃度計來確認標準濃度,一味依賴肉眼判斷,等到工作一定時數以後,感官疲乏,很容易造成顏色的差異.印刷廠老板花了鉅資買印刷機,然後給印刷師傅蹧蹋
就好像木工師傅不肯用尺來量,一味使用目測,一定量不準.
德國印刷機的機械結構良好,在正常的保養使用下可以使用十年以上
印刷師傅自己沒有做好本份的工作,全部怪罪到印刷機
曾經看過兩光的印刷師傅可以在全新的印刷機上印出很爛的結果,然後嫌印刷機爛
那種問題,只要拿出濃度計量一下就好了
印刷師傅不肯用濃度計來確認標準濃度,一味依賴肉眼判斷,等到工作一定時數以後,感官疲乏,很容易造成顏色的差異.印刷廠老板花了鉅資買印刷機,然後給印刷師傅蹧蹋
就好像木工師傅不肯用尺來量,一味使用目測,一定量不準.
德國印刷機的機械結構良好,在正常的保養使用下可以使用十年以上
印刷師傅自己沒有做好本份的工作,全部怪罪到印刷機
曾經看過兩光的印刷師傅可以在全新的印刷機上印出很爛的結果,然後嫌印刷機爛
那種問題,只要拿出濃度計量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