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 - 作者與出處不明 - 設計師是世界上最多餘的職業?!

冰果室與讀者的交流園地,只要是不屬於其他類別的話題,都可以在此處留言

版主: Alex Tsaicjtaithe real unknown

回覆文章
內容
發表人
頭像
changheta
新生訓練中
文章: 19
註冊時間: 02/28/2006 12:32 pm
來自: 台北

文章轉載 - 作者與出處不明 - 設計師是世界上最多餘的職業?!

#1 文章 changheta »

好友forward的來信
頗為有趣~在此與各位分享


設計師是世界上最多餘的職業。


如果要比誰先發現這個現象,我應該排不上前20萬名。但要比誰先不要臉地在媒體上公然揭露(如果這也算的話),我應該還在前100位。倒數第二排那位先生請不要丟雞蛋好嗎,這樣很不禮貌。
 
 我原本考慮在「設計師是世界上最多餘的職業」這句的最後加上「(之一)」,但感覺加了括弧就失去了力量,也不夠爭議性。整個遜掉。我當然知道還有很多即使消失了也無所謂的行業,但套句失意設計師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請尊重我的創作意圖!」因此,請不要拿這點跟我爭論,我也不會想理你。
 所以,重申一次,「設計師是世界上最多餘的職業」。

我知道,最近某一期的天下雜誌,出現了設計產業是當紅炸子雞,設計師是明日之星之類的論調。是對是錯我沒資格多嘴,反正那是「專家說法」。但如果有人看了覺得「哇,真棒,那我也要去學設計,當個設計師!」的話,我個人是勸你不要。我唸國中的時候,天下雜誌也出現過「資訊產業起飛/竹科新貴多金漢」之類的報導,後來因此而去唸電機、資工、電子的也很多,後來...後來怎樣,ㄟ聽說最近貴公司的股票很難脫手是吧?....。信不信由你,和尚也曾經是熱門職業。產業的風潮這種東西在社會轉型的過程裡隨處可見,沒有什麼現象是永遠的,我並不想去刻意爭辯什麼,因為毫無意義可言。

 我這麼說當然有我的理由。我不是憎惡設計這個行業本身,或針對設計師,事實上我本人也從事設計相關工作,我愛我自己,而且以我的身份為傲(原因不詳)。不過常年與各種逆境周旋的人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時片刻去思考「我生來為何物?我為何而生?我到底做了什麼?」這類其實只有替你刻墓誌銘的人需要去煩惱的事。我當然也煩惱過。平均每天我都會煩惱兩次,通常在刷牙時照鏡子跟便秘的時候。

然而在工作上這件事情卻找不到答案。我問:「誰需要我?我的使命是什麼?我的工作與身份有什麼意義?」答案是:「不好意思,通通沒有。」
身為設計師最大的苦惱,第一,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才華。第二,就是發現根本沒有「市場需求」這種東西。這世界上有各種職業,滿足各種需求。你需要酪農養牛擠奶給你喝,需要建築師與土木工人蓋房子給你住,需要醫生幫你六分鐘護一生,需要林志玲滿足你的性幻想,你需要各種東西,於是有各種職業。但你並不一定需要一個設計師。

我敢打賭,如果大洪水又來了,大家要領號碼牌,準備擠上諾亞的方舟,設計師代表的號碼肯定還在國王企鵝跟肉毒桿菌的後面。怎麼會這樣呢。
說穿了,生活中即使少了設計師的存在,也不會有人感覺到真的很不方便、不會有人大叫「沒有設計師實在是活不下去」之類的。但少了你家斜對面的7-11可能就差很多。所以有超商業者跟超商職員這種職業的必要性。但在設計界找不到這種例子。

所謂設計,創造的只是「附加價值」而已。尤其「附加」這兩個字很難被抹掉。設計是一種動作,這個動作得附加在具體的物品上面,才會產生價值,具有意義。比方平面設計、服裝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髮型設計、包裝設計、網頁設計等等。但是仔細回憶(如果你年紀夠大的話),或翻翻近代歷史,你會發現,一直到上個世紀初,世界上都還沒有專職的設計師這種行業。最早為人所熟悉的設計大師Raymond Lowey,是1930年代才崛起的。你說怎麼可能?好的設計為人們帶來卓越的美感體驗,帶來便利的生活,在沒有設計師存在的年代,誰帶給人們這些?

答案是:畫家,工匠,還有發明家,以及在各個專業領域克盡職守默默奮鬥的先輩。在你阿公的阿公的阿公那個年代,畫家除了被請去教堂畫壁畫之外,也會打打零工,幫陶瓷藝品上漆,或幫鏡子、懷錶之類的小東西畫些裝飾性的圖案。許多的工匠或雕刻師傅也兼做一些高技術水平的代工,比方各類手工藝品,如雕工精細的煙斗、扇子柄,或是去廟裡雕樑畫棟。發明家在沒有專利權的時代當然只能是兼職的,他們開發並改良各種器具,透過商人成為商品。至於裁縫師,則身兼服裝設計師的角色,而建築師本身就是室內設計師。作家插花為商人寫文案或海報標語,再找個小牌畫家幫忙畫插圖,這就叫做廣告設計或商業設計。
沒錯,「設計師」的功能其實被包含在各種行業之中,在沒有設計師的年代裡,具有藝術天份的人自然沒辦法三心二意,要嘛就潛心學畫學雕刻,要是混不出名堂,就乖乖回家繼承父業,成為各行各業的一份子,這些人在他們各自的專業領域裡,融合他們的專業涵養與藝術天份,創造出許多令人讚嘆的工藝作品,為充滿戰爭血淚的人類歷史妝點一縷繽紛。與現代講究分工精細的產業結構相比較,他們也許稱不上專業的設計師-只因為沒有學過造型原理、色彩學、人因設計之類的碗糕,但他們的心血結晶所展現的,對美的執著與專業素養,往往另我們這些晚了幾世紀的後生晚輩感到慚愧。

設計工作的本質是絕對正面的,這樣的工作仍然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但「設計師」這種東西真的是多餘的。如果各行各業的人都能真正用心做他們的工作,盡他們的本份,這世界上根本就不需要有設計師這樣的職業存在。當然,這樣的職業畢竟還是出現了,但其背後的因素,根本就是來自於人類自己的墮落。

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由於未受戰亂波及,在各方面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活力,從活絡的電台、電視、電影,棒球賽、夜總會,到汽車、唱機、電冰箱等各種五花八門的消費商品如蝗蟲般洶湧入侵,新型態的娛樂生活與消費行為誕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純生活從此一去不赴返。

我們都買了很多雜誌與設計書,但除了「爽」之外到底有什麼屁用?他們真的讓你的功力進步了嗎?每家設計公司都有整面牆的設計書,除了拿來唬人外,真正像樣的有幾家?設計師應該多用心去看的是這個世界,而不是在塞滿垃圾影像的爛刊物裡尋寶。
DADA
rioschen
留言五百如一日
文章: 716
註冊時間: 08/11/2003 6:30 am
來自: 暫住地球的火星人
聯繫:

#2 文章 rioschen »

雖然我很想反駁,但實在無法反駁什麼!

雖然我目前任職於某家財經週刊,職業是美術編輯,但卻自認只是平凡的美術工人。的確,如果這個世界連起碼的溫飽都成問題,所謂的設計這行業,會理所當然的消失,只有那些民生需求相關的行業會繼續存在。

另外在設計這個領域,是沒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或許真的有,而且還挺多的,但為何我從沒遇過),加班、超時工作是設計這領域的常態,幾年前曾有個新聞,有個從事設計的廣告人,在ㄧ次加班到深夜的回家途中,不慎騎車遭遇車禍,送醫不治,留下家人還有新婚的妻子,這家人頓時失去經濟來源。

我有個同是財經週刊的同事曾說,如果他有兒子,絕對不會再讓他走設計這行業,假如他兒子長大仍是執迷不悔,倒不如出生那天先掐死了再說。雖然話有點說的太重,但這卻是事實,因為在台灣,設計這行業本來就不受重視。

我現在已經不買雜誌與設計書了,最主要的是自己已經做了太多,麻木也厭倦了,猛啃蘋果倒是真的,與其家中滿牆的色彩與設計理論、作品,還不如擁有iBook & iPod來的「爽」!
頭像
lux
留言五百如一日
文章: 630
註冊時間: 05/05/2005 4:44 pm
來自: 臺中市
聯繫:

#3 文章 lux »

世界上最多餘的職業?不是指副總統嗎?報上都這麼寫。 :badgrin:
Dive! Dive! Dive!
頭像
musk813
常吃冰
文章: 439
註冊時間: 07/31/2005 2:09 pm
來自: 台北;定居
聯繫:

#4 文章 musk813 »

我倒是覺得這篇文章有許多可以拿來反擊之處,
設計師,畫家,工匠,都是我們套上的名詞罷了,
每個人的認知卻各有不同,
若是說,設計師,是這世界上最多餘得辭彙,
那我在某程度上同意。

撇去發明或是改良不說,
設計是安逸生活下的產物,
它精進生活,改善了人們看事物的態度,
說以前沒有設計師,
但是當時好的建築名匠,
鑄劍名師,不也是地位崇高?
而現今少數的設計師,
也立於不低的地位,
城市規劃,建築藝術,這些東西自古就有,
只是古時候缺少了設計師之名,
上學時常常說,學國文有什麼用?
上地理歷史要幹嘛?
知識,藝術,技藝,否定了就什麼都沒了,
而諸如諾雅方舟之言,
那是在不同情況下來探討設計師,
依據馬思洛的人類需求層次說,
當然在那時大家的首要條件是要活命,
但是現在的社會為了追求
更美好更精緻的東西
甚至於出現了設計這個辭彙,
我覺得是好的,
那麼務實的話,
那麼作家畫家也不是必要的職業?
雖然還有大把話想說,不過不多言了,
還望每個行業都能受到尊重。 8)
假期過完,有什麼打算?
頭像
Henryk
基本會員
文章: 67
註冊時間: 01/28/2006 1:28 am
來自: Taipei
聯繫:

#5 文章 Henryk »

小弟無冒犯任何發文者之意,若有得罪還請原諒

因為覺得應該還有下文,所以在網路找了一下,這裡應該是原文出處,共有兩頁:
http://www.almostmagazine.com.tw/vol.oo ... cob01.html
頭像
musk813
常吃冰
文章: 439
註冊時間: 07/31/2005 2:09 pm
來自: 台北;定居
聯繫:

#6 文章 musk813 »

Henryk 寫:小弟無冒犯任何發文者之意,若有得罪還請原諒

因為覺得應該還有下文,所以在網路找了一下,這裡應該是原文出處,共有兩頁:
http://www.almostmagazine.com.tw/vol.oo ... cob01.html
在下也絕無生氣之意喔,
個人有個人見解啦,
講這個,好像清談得感覺。
假期過完,有什麼打算?
頭像
leotheking
留言破百
文章: 115
註冊時間: 10/04/2004 1:42 am
來自: 地球
聯繫:

#7 文章 leotheking »

感覺是噱頭
一本雜誌創刊號裡面的文章
不就是要吸引人家去看
而且目標就是鎖定了所謂設計師或是設計相關的人
文章中或許有些地方還有點道理
有些地方也可能只是片面之詞
用不著去反駁
也懶得反駁

不就是噱頭嘛...
看看就好
頭像
changheta
新生訓練中
文章: 19
註冊時間: 02/28/2006 12:32 pm
來自: 台北

感謝大家

#8 文章 changheta »

Henryk 寫:小弟無冒犯任何發文者之意,若有得罪還請原諒

因為覺得應該還有下文,所以在網路找了一下,這裡應該是原文出處,共有兩頁:
http://www.almostmagazine.com.tw/vol.oo ... cob01.html
謝謝各位費心讀完這漏漏長的文章
也謝謝 Henryk 找出文章下文


:o
DADA
linjacky
留言破百
文章: 191
註冊時間: 04/30/2001 1:01 am
來自: 台灣

#9 文章 linjacky »

“設計”如果被操作者定位為只有“藝術”的問題,那“設計師”也許真的(對於某些人來說)可以算是多餘的行業。

例如“餐廳”這種場所與“廚師”這種行業,每個家裡有花了不少錢的廚房餐廳,大多數人也都有能力可以自己料理一些或簡或繁的食物,那為何各式各樣的“餐廳”與“名廚”都還存在呢?我認為這就是“設計”或是“餐飲”這種“服務業”的精髓所在,在提供客戶得到比自己作的來得“更好”、“更美”、“更有效率”、“更精緻”的經驗。飯可以自己煮,但沒有大廚作的好吃,菜可以自己燒,但家裡也許沒有高級餐廳的氣氛。“設計”中的“藝術”成份,就像“菜要好吃營養”一樣,只是基本的要求。“好看”是“好設計”是必要的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好設計”光好看是不夠的,就像“菜只是好吃營養”,對餐飲業來講是不夠的一樣。

如果只是追求好看,或是只追求高度的藝術成份,應該叫“藝術”,不是“設計”,操作的人應該叫“藝術家”,不是“設計師”。藝術家可以用生命去創作,但設計案的業主可沒有生命跟金錢可以等待。藝術家可以不需要讀者或觀眾進行作品創作,但設計師沒有業主的委託,難免會變成無病呻吟。
盈盈美代子
基本會員
文章: 66
註冊時間: 08/19/2005 2:38 am
來自: Taipei

#10 文章 盈盈美代子 »

或許對一般人而言,並不會特別感受到設計師的重要性,但就現今社會而言, 設計與創意,無所不在。不論是以各種傳媒形式 從影像、聲音、概念、思想 ,乃至傳達人類生活文明的發展 ,在在都呈現出不同設計下充滿人文氣息的美感, 這就是設計。
我從來不覺得設計有什麼了不起 ,只是碰巧是許多人的職業罷了。然對多數設計師而言,他也只不過是一種生活的工具;只是,當每個設計作品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 那才是重點吧!
布爾喬雅,不是一位設計師形成的; 印象派也並非馬內(MANET)就能影響的,想當然爾,在身處這個世代的我們正在寫著歷史呢!管他重不重要?!別人要不要殺人放火?!我還是要做我的良民。
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懂~賀拉斯 ~
頭像
yeukkei
留言破百
文章: 210
註冊時間: 09/02/2004 5:41 am
來自: Hong Kong
聯繫:

#11 文章 yeukkei »

盈盈美代子 寫:或許對一般人而言,並不會特別感受到設計師的重要性,但就現今社會而言, 設計與創意,無所不在。不論是以各種傳媒形式 從影像、聲音、概念、思想 ,乃至傳達人類生活文明的發展 ,在在都呈現出不同設計下充滿人文氣息的美感, 這就是設計。
我從來不覺得設計有什麼了不起 ,只是碰巧是許多人的職業罷了。然對多數設計師而言,他也只不過是一種生活的工具;只是,當每個設計作品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 那才是重點吧!
是底~
非常贊成,不是說設計一定是很重要,但是也不能沒有設計!!

設計的主觀與客觀可以從很多方面找尋出來的!
但是設計師所要表達給人們的想法,這不會通通都一樣的!
每個人有每個人觀念

這些觀念會因為傳播而偉大!
Believing in God, all thing are possible........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