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對 iPod 以及其他可攜帶式影音裝置,與音樂、電影等相關資訊進行交流。
版主: Alex Tsai、jimmy1019、老刀
-
Alex Tsai
- 討論區管理員
- 文章: 8515
- 註冊時間: 04/26/2001 1:01 am
- 來自: Taipei, Taiwan
-
聯繫:
#1
文章
由 Alex Tsai »
堪稱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瑞典電影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於 7 月 30 日在瑞典法羅 (Faro) 的寓所中去世,享年八十九歲。
縱橫影壇近四十年的伯格曼於 1918 年 7 月 14 日在瑞典烏普薩拉 (Uppsala) 出生,擔任神職的父親與其他家人都給予其很深的影響;其往後電影作品中時常出現探討孤單的個人、男女愛情、善惡掙扎、上帝與人的關係等主題,多半都來自其個人的背景。在讀大學時期,伯格曼發現自己對於戲劇的喜好,才開始透過加入社團的方式走出自己的人生。
伯格曼於 1945 年以《危機》(Crisis) 一片嶄露頭角,不過到 1955 年的《夏夜微笑》(Smiles of a Summer Night) 才讓他揚名影壇。伯格曼的電影風格十分獨特,敘事深沈,誨暗掙扎,甚至於給人一種嚴肅與不知所云的感覺。許多人認為與其說伯格曼是個導演,不如說他是劇作家。至於瑞典人對其看法可說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他的影壇名聲確是瑞典的榮耀,恨的是他讓世人覺得瑞典人都是那樣的深沈憂鬱與不可捉摸。即便如此,伯格曼的電影在世界影壇中享有重要地位, 1956 年的《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 、1957 年的《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 、 1971 年的《呼喊與細語》(Cries and Whispers) 以及 1982 年的《芬妮與亞歷山大》(Fannie and Alexander) 等片均已成為電影愛好者與研究者的經典。
歡迎室友在此分享伯格曼電影的心得。
最後由
Alex Tsai 於 08/01/2007 7:09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老地方神聖狂吃團之素吃客】【老地方神聖狂喝團之素喝客】
諸法皆空,自由自在。緣起緣滅,來去自如。
-
awuuu
- 基本會員
- 文章: 32
- 註冊時間: 08/13/2006 12:50 pm
- 來自: 你不會想靠近的地方
#2
文章
由 awuuu »
念電影或是所謂的文藝青年一定都記得柏格曼,
還有同日過世的安東尼奧尼,
7月30日真是對電影圈一大打擊,
同天走了兩位大師。
小弟有幸做到兩位大師的新聞,
8月1日大篇幅報導,
小弟大膽採用暗金色與寶藍色,
搭上安東尼奧尼《春光乍現》血紅的海報,
讓新聞版面多了點3、40年代的拼貼風格,
算是對兩位大師致上最深的敬意。
熊叫一聲來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