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月薪五萬以下 淪中低收入
發表於 : 06/25/2008 8:36 am
+1zaffer 寫:今天早上也看到這篇報導,直覺,想要馬上去申請"清寒補助",不知可不可以?
+1Lisa eOne 寫:+1
甲級貧戶Lisa
根據原文「區分為前 50%,後 50%」這句話看來,十之八九是指國民薪資的中位數 (median)。mokap 寫:看不懂
這個中間值,到底是用什麼區分啊?
年齡?人數?薪資級距?產業別?
全部的層級有哪些?有中低,那也有中高囉?
中低算是貧窮嗎?
問號很多..
突然想起半年前看過的恐懼之邦afei 寫:想要生活品質又會看到媒體恐嚇:你輸了、你輸了、你輸了......................
啊~我不只是低收入戶....而且是遊民,街友,流浪漢....cudown 寫:突然想起半年前看過的恐懼之邦afei 寫:想要生活品質又會看到媒體恐嚇:你輸了、你輸了、你輸了......................
這就是每個人心裡要自行衡量自己對生活品質的定位在哪裡?afei 寫:每次看到這種新聞都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這種新聞有點恐嚇的味道,
聽到有些人都是用身兼二職的方式來突破文章中的數字,
可是那樣生活品質會很差,
想要生活品質又會看到媒體恐嚇:你輸了、你輸了、你輸了......................
這種垃圾資訊,完全不具統計上的意義。cjtai 寫:這就是每個人心裡要自行衡量自己對生活品質的定位在哪裡?afei 寫:每次看到這種新聞都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這種新聞有點恐嚇的味道,
聽到有些人都是用身兼二職的方式來突破文章中的數字,
可是那樣生活品質會很差,
想要生活品質又會看到媒體恐嚇:你輸了、你輸了、你輸了......................
收入高 = 生活品質?
是也沒錯啦!chester 寫:這種垃圾資訊,完全不具統計上的意義。cjtai 寫:這就是每個人心裡要自行衡量自己對生活品質的定位在哪裡?afei 寫:每次看到這種新聞都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這種新聞有點恐嚇的味道,
聽到有些人都是用身兼二職的方式來突破文章中的數字,
可是那樣生活品質會很差,
想要生活品質又會看到媒體恐嚇:你輸了、你輸了、你輸了......................
收入高 = 生活品質?
試想,進入職場後,薪水會隨著表現、資歷、跳槽、產業成長而有增長。
一般來說,進入職場越久,你的收入會越高。
這種沒有階層化(stratification)的統計,有誤導民眾的嫌疑。如果你去看
薪資排名分布,我保證薪資高的那一半,絕大部份是職場老手;薪資低的
那一半,新人比較多。
如果有人說,"根據統計,一半的人體重超過 40 公斤,一半的人沒有超過
40 公斤",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 40 公斤以下,絕大多數是兒童。
Chester
依據主計處的調查,北市的個人月收入部分,依據收入的高低排序,中間值的金額,大致落在49,532元,這個金額也形成一個收入高低的分野,可區分成前50%、後50%。
看來這統計是為了進行補助的依據。至於台中市和高雄市居民,家庭年收入的中間值是107萬元,這些地區的居民家庭收入在107萬元以下,便符合營建署中低收入的標準,可以申請補貼購屋貸款利息,也可申請補貼租屋支出,申請獲准後,一個月可獲得3000元補助,一年為期。
chester 寫:這種垃圾資訊,完全不具統計上的意義。cjtai 寫:這就是每個人心裡要自行衡量自己對生活品質的定位在哪裡?afei 寫:每次看到這種新聞都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這種新聞有點恐嚇的味道,
聽到有些人都是用身兼二職的方式來突破文章中的數字,
可是那樣生活品質會很差,
想要生活品質又會看到媒體恐嚇:你輸了、你輸了、你輸了......................
收入高 = 生活品質?
試想,進入職場後,薪水會隨著表現、資歷、跳槽、產業成長而有增長。
一般來說,進入職場越久,你的收入會越高。
這種沒有階層化(stratification)的統計,有誤導民眾的嫌疑。如果你去看
薪資排名分布,我保證薪資高的那一半,絕大部份是職場老手;薪資低的
那一半,新人比較多。
如果有人說,"根據統計,一半的人體重超過 40 公斤,一半的人沒有超過
40 公斤",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 40 公斤以下,絕大多數是兒童。
Chester
謝謝老刀 寫:根據原文「區分為前 50%,後 50%」這句話看來,十之八九是指國民薪資的中位數 (median)。mokap 寫:看不懂
這個中間值,到底是用什麼區分啊?
年齡?人數?薪資級距?產業別?
全部的層級有哪些?有中低,那也有中高囉?
中低算是貧窮嗎?
問號很多..
+1afei 寫:每次看到這種新聞都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這種新聞有點恐嚇的味道,
聽到有些人都是用身兼二職的方式來突破文章中的數字,
可是那樣生活品質會很差,
想要生活品質又會看到媒體恐嚇:你輸了、你輸了、你輸了......................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片叫做The Paper中就有小小的提到這種現象,大多的新聞都是發生在很有錢的人跟很沒有錢的人身上,一天到晚採訪很有錢的人會讓人以為大家都應該這樣花錢跟賺錢,而採訪到很沒有錢的人就會把記者嚇到覺得一定要變成有錢人。xpower168 寫: 現在的媒體已經偏離原先的傳播業,
轉而變成製造業了。
而這類的[新聞]也將會佔滿所有的新聞頻道,
真懷疑現在報新聞的主播是否小時候窮怕了?
每次不小心轉到新聞台,
總是會聽到像是盡責的銷售小姐,
手錶多少錢,項鍊多少錢,衣服多少錢......
好像除了錢,眼中沒有其他的東西。
xpower168 寫: 現在的媒體已經偏離原先的傳播業,
轉而變成製造業了。
而這類的[新聞]也將會佔滿所有的新聞頻道,
真懷疑現在報新聞的主播是否小時候窮怕了?
每次不小心轉到新聞台,
總是會聽到像是盡責的銷售小姐,
手錶多少錢,項鍊多少錢,衣服多少錢......
好像除了錢,眼中沒有其他的東西。
說...得...我...好...心...虛.....Michael_kao 寫: 一堆女性也變的愛買名牌,男性也變的愛買3C。
出入一定要開車,然後喊油價貴。
一定要整天吹冷氣、開音響、看電視、開電腦、冬天吹暖氣...等等
堆錢拿去吃喝玩樂物質享樂,然後說沒錢
很多老百姓也都因此變成外表光鮮亮麗的月光族,不夠實際
有錢沒錢都不是罪,罪在無止盡的慾望與愛慕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