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PC轉到MAC上的使用者對於OSX操作介面心得

本區專門提供 Mac OS X 使用者交換使用心得

版主: ross_ttbryanchangdigdogchester

回覆文章
內容
發表人
riomusi
基本會員
文章: 32
註冊時間: 02/03/2004 10:05 am

一位從PC轉到MAC上的使用者對於OSX操作介面心得

#1 文章 riomusi »

剛從PC轉來MAC,覺得OSX下數個操作有點不順,但不知老麥克用戶怎樣認為。也許有些功能是我還不會用而誤解了,如果有能夠更改這些動作的設定,麻煩您指點指點。

我認為,最常用到的指令應該對應到最好做出的操作動作;而頻率較少的指令,便該對應到較不會被誤觸的操作動作上。而往往OSX的介面並非如此。

如FINDER內的操作

1.滑鼠單擊一個OBJECT ICON以及此ICON的檔名時,在PC上此兩動作都是選擇此檔;但在MAC中,選擇此ICON圖樣是選取,但單擊在檔名時卻是更改此檔名。這在COLUMN VIEW下的FINDER尤其麻煩,因為COLUMN VIEW中的ICON已經縮的極小,往往直覺選取了檔名,卻變成了更改檔名的動作,很是麻煩。

2.FINDER中的ENTER鍵也是更改檔名?
這點我十分不解,ENTER應該是要執行此OBJECT的功能,為何卻設為更改檔名?

3.ICON的排列?
在FINDER中的ICON VIEW下,物件一多就變成了天女散花,而即便使用依檔名排列,ICON中間還是會有大大小小的空格,令外,這個動作可有快速鍵?

4.DEFAULT輸入法的設定
雖然使用中文系統,但並不表示最常用到的輸入法就一定是中文。但是怎麼找都找不到哪可設定這玩意,所以現再不管開了一個新的BROWSER也好,建立FOLDER也好,都要上去按一下輸入法選擇ICON,該怎做好?

另外還有大大小小的操作介面問題,如是否可以對於特定的檔案型態,自訂右鍵內出現的APP以操作此檔案(如PC中右擊.HTML可出現VIEW或EDIT甚至選擇其他APP開啟),都是OSX可以加強的地方。如果您對於以上問題有解決方法,小弟在此謝先! :twisted:
yameme
基本會員
文章: 56
註冊時間: 06/25/2002 1:01 am
來自: Taiwan

#2 文章 yameme »

習慣問題吧。

我反而覺得PC的操作方式難用。

偶而在PC處理事務時,還會一下子調不過來。
頭像
Gordon
常吃冰
文章: 429
註冊時間: 04/30/2001 1:01 am
來自: Hong Kong

Re: 一位從PC轉到MAC上的使用者對於OSX操作介面心得

#3 文章 Gordon »

讓我試試解解你的困難 :)
riomusi 寫: 1.滑鼠單擊一個OBJECT ICON以及此ICON的檔名時,在PC上此兩動作都是選擇此檔;但在MAC中,選擇此ICON圖樣是選取,但單擊在檔名時卻是更改此檔名。這在COLUMN VIEW下的FINDER尤其麻煩,因為COLUMN VIEW中的ICON已經縮的極小,往往直覺選取了檔名,卻變成了更改檔名的動作,很是麻煩。

其實在MacOSX 和 Windows 都是一樣的,如要選擇那icon,都好的做法就是直接選取那icon,而不是那檔名,因為在MacOS X 選那檔名是能夠收那檔名作出改動的,其實在Windows都應該是這樣,只不過在Winodws 雙擊那檔名才能夠改動。
無錯在Column view中的icon是頗細的,不過卻可以利用View, Show view option 就可以改變那大細,希望這樣能幫到你

riomusi 寫: 2.FINDER中的ENTER鍵也是更改檔名?
這點我十分不解,ENTER應該是要執行此OBJECT的功能,為何卻設為更改檔名?

這個問題.... 以我的印像 Return 和 Enter 無分別 (若有錯誤請指正)
riomusi 寫: 3.ICON的排列?
在FINDER中的ICON VIEW下,物件一多就變成了天女散花,而即便使用依檔名排列,ICON中間還是會有大大小小的空格,令外,這個動作可有快速鍵?

一樣,利用View, show view option, 就可以因應不同的view (icon view/colum view/list visw)就會有不同的setting
riomusi 寫: 4.DEFAULT輸入法的設定
雖然使用中文系統,但並不表示最常用到的輸入法就一定是中文。但是怎麼找都找不到哪可設定這玩意,所以現再不管開了一個新的BROWSER也好,建立FOLDER也好,都要上去按一下輸入法選擇ICON,該怎做好?

快速鍵是 Commnad (Apple) + Space,這快速鍵是當需要打一篇∕段文章時用的,但當遇到文章的中段,想打換回輸入法(如:英文字)可以按Caps lock就可以暫時切換輸入法的模式,這個方法很好用呢!
riomusi 寫: 另外還有大大小小的操作介面問題,如是否可以對於特定的檔案型態,自訂右鍵內出現的APP以操作此檔案(如PC中右擊.HTML可出現VIEW或EDIT甚至選擇其他APP開啟),都是OSX可以加強的地方。

如果你有雙鍵的滑鼠,在想要開的檔案上按右鍵,就能找到一個open with 的選項,選擇你想選的開啟形式,或者設定以後遇到同樣的 extenstion 就可以用回你需要的設定
riomusi
基本會員
文章: 32
註冊時間: 02/03/2004 10:05 am

#4 文章 riomusi »

謝謝你的回答!
其實在MacOSX 和 Windows 都是一樣的,如要選擇那icon,都好的做法就是直接選取那icon,而不是那檔名,因為在MacOS X 選那檔名是能夠收那檔名作出改動的,其實在Windows都應該是這樣,只不過在Winodws 雙擊那檔名才能夠改動。
無錯在Column view中的icon是頗細的,不過卻可以利用View, Show view option 就可以改變那大細,希望這樣能幫到你
我也知道可以調整這ICON的大小,但單頁面裡能見到的數量就變少了。另外,我的原意是說:一個常用的功能應該要對應到一個最好執行的動作。一般會很常改到檔名嗎?所以我才說這裡的設計真的不是很順手。
快速鍵是 Commnad (Apple) + Space,這快速鍵是當需要打一篇∕段文章時用的,但當遇到文章的中段,想打換回輸入法(如:英文字)可以按Caps lock就可以暫時切換輸入法的模式,這個方法很好用呢!
就是這快速鍵沒錯。但是每次還是都要按一次快速鍵,因為小弟幾乎所使用的輸入都是英文,真的每次都要這樣多按一下嗎?
ideographer
新生訓練中
文章: 2
註冊時間: 02/20/2004 6:15 pm

#5 文章 ideographer »

不知您用的是哪一版本的系統?在本人的 10.3 裡,按 list view 裡的檔名並不會更改檔名,而只是選取那個檔案。

另 Mac 用鍵盤打開檔案或檔案夾的方式是蘋果鍵+下方向鍵,而到上一層則是蘋果鍵+上方向鍵。用 Enter 鍵打開檔案只是 Windows 的方式,因為您已習慣了所以會不適應。您或許會注意到 Mac 鍵盤的那個 "Enter" 鍵是 "return" 而不是 "Enter"。

若您不希望系統自動幫你調整輸入法的語系,請打開系統偏好設定,在國際設定裡的輸入法選單的地方,按下選項按鈕,取消「嘗試搭配文字來選擇鍵盤」。

您提出的自訂應用程式列表滿不錯的,不過您可以多利用 drag-and-drop 的功能,把文件拉到應用程式的 icon 上來打開,在 Mac 整個系統和各種軟體裡這種拖拉的方式可以應用於多種工作,會帶來滿多方便,或至少比較直覺。這樣說是因為我發現用 Windows 的人多半不會用到拖拉這種方便的方式來工作。

希望對您有幫助。
頭像
cyberphobia
常吃冰
文章: 327
註冊時間: 05/13/2001 1:01 am
來自: Off-World

#6 文章 cyberphobia »

3.ICON的排列?
在FINDER中的ICON VIEW下,物件一多就變成了天女散花,而即便使用依檔名排列,ICON中間還是會有大大小小的空格,令外,這個動作可有快速鍵?
我認識的Windows user幾乎沒有會去強記快速鍵的(大概除了Cotrol+C, V以外),可見台端是蠻注重效率的重度電腦使用者哩!
有些問題已有熱心的朋友回答過了,我就icon的排列方式提出我的做法供您參考:

1.) 在Finder視窗下面,快速鍵 Command+1, 2, 3分別可以在icon view, column view與3-column view中切換。

2.) 此外,有些套裝軟體安裝後會變成檔案夾。其中還包括了許多軟體,例如Microsoft Office v.X或是Corel Graphics Suite。如果你不想讓一大堆icon把dock塞爆,你就需要找到開啟應用程式的檔案夾-> 開啟Microsoft Office的檔案夾-> 選擇你想開啟的程式。非常麻煩。我的做法是把這些軟體檔案夾放到dock的右方。再自定瀏覽視窗的大小只要按一下就會跳出可執行的項目。如下圖。

3.) 還有如果你把應用程式的檔案夾放在dock上面,你只要按滑鼠右鍵或是Control+Click 檔案夾的內容就會變成選單跳出來。這也是非常方便的。

圖檔
What fool hath added water to the sea,
Or brought a faggot to bright-burning Troy?

William Shakespeare, Titus Andronicus, Act II, scene III
tzangms
新生訓練中
文章: 3
註冊時間: 02/18/2004 6:10 pm
聯繫:

#7 文章 tzangms »

我覺得是習慣問題,我也剛買了iBook,一開始是非常不習慣,到現在大概一個多月了吧,現在反而不習慣 windows 了,不過話說回來,我已經半年左右沒有碰 windows 了,因為linux比較好用 :D 完全是習慣問題!

另外,看了這一篇,又多學到了一些技巧,真是太棒了!
頭像
ban
基本會員
文章: 99
註冊時間: 01/15/2003 10:55 pm
來自: 臺灣臺北市
聯繫:

#8 文章 ban »

我也知道可以調整這ICON的大小,但單頁面裡能見到的數量就變少了。另外,我的原意是說:一個常用的功能應該要對應到一個最好執行的動作。一般會很常改到檔名嗎?所以我才說這裡的設計真的不是很順手。
如果你習慣鍵盤作業的話,我覺得你要開檔案或是應用程式,就按:
Cmd + o 或是 cmd + ↓
也許會比用滑鼠按還要方便一點吧。
就算是在檔名上單點滑鼠,而變成更改檔名的狀態,
使用上述快速鍵也一樣會直接執行,所以不用擔心。
另外,當使用列表或是欄框的時候,可以在
「表示」→「表示表示(顯示選項」(cmd + j)裏面,
找到一項叫作「(文字大小)」的項目,
可以調 10 到 16 級之內的字級,如果你所使用的是高解析度的螢幕,
也許會很需要這個調整。
就是這快速鍵沒錯。但是每次還是都要按一次快速鍵,因為小弟幾乎所使用的輸入都是英文,真的每次都要這樣多按一下嗎?
我這邊是上次開機時最後一次是用什麼輸入法,下次開機時,就會是什麼輸入法。
我所使用的系統是 Max OS X 10.3.2。[/quote]
頭像
ross_tt
冰果室最佳貢獻男
文章: 8061
註冊時間: 05/25/2001 1:01 am
來自: 台灣/高雄市

Re: 一位從PC轉到MAC上的使用者對於OSX操作介面心得

#9 文章 ross_tt »

riomusi 寫:4.DEFAULT輸入法的設定
雖然使用中文系統,但並不表示最常用到的輸入法就一定是中文。但是怎麼找都找不到哪可設定這玩意,所以現再不管開了一個新的BROWSER也好,建立FOLDER也好,都要上去按一下輸入法選擇ICON,該怎做好?
圖檔

把最下面那個嘗試搭配文字來選擇鍵盤的打鉤取消就好。
【老地方神聖狂吃團之大吃客】
burkeker
基本會員
文章: 57
註冊時間: 09/30/2002 1:01 am
來自: 潮間帶泥質灘地

Re: 一位從PC轉到MAC上的使用者對於OSX操作介面心得

#10 文章 burkeker »

riomusi 寫: 我認為,最常用到的指令應該對應到最好做出的操作動作;而頻率較少的指令,便該對應到較不會被誤觸的操作動作上。而往往OSX的介面並非如此。

如FINDER內的操作

1.滑鼠單擊一個OBJECT ICON以及此ICON的檔名時,在PC上此兩動作都是選擇此檔;但在MAC中,選擇此ICON圖樣是選取,但單擊在檔名時卻是更改此檔名。這在COLUMN VIEW下的FINDER尤其麻煩,因為COLUMN VIEW中的ICON已經縮的極小,往往直覺選取了檔名,卻變成了更改檔名的動作,很是麻煩。

2.FINDER中的ENTER鍵也是更改檔名?
這點我十分不解,ENTER應該是要執行此OBJECT的功能,為何卻設為更改檔名?
首先,我想先說明,在我的認知裡,指令和鍵盤動作不同,前者是我們要對電腦說的一句話,這其中有動詞、有受詞,後者是我們告訴電腦這句話的方式,現在我們甚至可以用講的。圖形介面把指令列表,讓我們可以用滑鼠點選。說話的方式,以前是先有動詞,再接受詞,現在則是先選取或指定圖形物件,再從功能表中選擇我們要對這物件做的事,常用的功能再用快速鍵輔助。

用滑鼠點選文字和圖示的差別我覺得很省事,想想,當你看到某個圖示,點選它的目的會有幾個?除了 highlight 就是開啟所對應的程式或文件,還有嗎?假設沒有,那麼不管雙擊文字或圖示都是打開,單點圖是 highlight,單點字是修改,何如?反倒是後來用 windows 想要改檔名都要先 highlight 後、單點文字再等一下,要改的數量一多就煩了。

enter 除了「進入」的意思以外,就是 write on, put title on 等與「正名」有關的動作,例如進入一個組織、通過一項考試,都有在紀錄上有所增加而宣告參與的意思。所以,你所提的「為何」我認為可以從這裡得到解釋,想必當初要為這個功能的按鍵命名時,這個意義是有被考慮到的。

我剛開始時也曾經注意到這個差異,想想也蠻合理的。假如我們選取了一個 icon 而想要 enter 什麼,能讓人 enter (put title on) 的當然就是名字啦! :D 而這個意義上的聯結對初學電腦的人應該蠻重要的。用 cmd+O (open) 來「打開」文件或程式(下了一個 open 的 command),不是也很合理、直覺嗎?

回應上面你所認為的「最佳對應」一說,我認為直接 enter 來開啟程式或文件固然有其方便,但在意義上可能就有過份簡化的嫌疑,以致於極端地說,還有一點危險性:只要單一按鍵就可以執行,如果不幸發生在「頭腦不清楚+virus.exe」的狀況下,那可能就不是這個方便想要帶來的好處。是故除了頻率,應該還有其他要考慮的。對一個物件能做的動作很多,這些動作大部分都可以用 control 或 command 加以實現,相似的功能還有 ALTernative ( Yes! You've got an OPTION! )、shift 可以切換,例如 cmd+s 就是 save, cmd+shift+s 就是 save as,「ENTER應該是要執行此OBJECT的功能」應該是把 enter 當 execute 解了,but, execute what ? Enter 鍵在還沒有視窗的時代是用來「輸入」指令以進入「某種狀態」(參考我一開始的說明,enter 就相當於告訴電腦:「我說完了,你開始做。」),既然是指令,自然就是執行欲使動作,不過,我們沒有辦法在對一個圖示按 enter 時同時指明我們要進行的動作 ,只是在 Windows 的設定中,從 OS X 的角度來看,enter 的同時也下了 open 的指令。

不過,其實在 GUI 行為的設定上,不同的 window manager 的確有蠻多不同,而且也都有他們這麼做的理由,這是可以討論的,也是為什麼後來 GUI 設計會變成一門課程。這些差異有時方便,有時不要緊,例如,在 OS X,對於不是在前景的視窗,我們要 click 才能將它們帶到前景,但在 WindowMaker 裡我們可以設定當滑鼠「指」到視窗時,就自動將該視窗帶到前景,假如今天我們要點的是瀏覽器頁面的一個鏈結,那這樣就可以少按一個鍵,不過因為在 OS X 裡我習慣將視窗用 click 帶到前景、或用 cmd+tab 、expos'e 來切換,已經不覺有什不便了。

其實,寫這麼多,也只是我的一套說法。我真正想說的是,在操作上遇到和以前習慣不一樣的地方,在我看來,是一種改變的契機。因為 OS X 富邏輯性和意義性的行為、快速鍵安排,使得我很快地記住許多快速鍵,到現在,一般的工作用到滑鼠的機會少很多,感覺上比起以前用指標移動來去要有效率,後來有機會用 windows 時也順便記了幾個起來,整個來講,不管是用那個作業系統,我都覺得更愉快哩。

與幾個 switcher 聊過,我以為,將以前的 Windows 經驗視為理所當然(特別是只用過 Windows 的人),是他們熟悉 OS X 的一大阻力。

你的最後一個問題,可以在選取任何該類型文件後 cmd+i ,裡頭有個 open with, 改變開啟的應用程式後,按 change all 就行了。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