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Steve Jobs 生前最後一場 WWDC 之中,我們看到的是除了 OSX Lion 以及 iOS 5 的發表外,還發表了新的雲端服務 - iCloud,但是大部分人的焦點只專注到前面兩項,當然我不否認以產品的成熟度來說,OSX Lion 跟 iOS 5 當然比較吸引人,但是筆者對於 iCloud 的興趣卻比前兩項產品來的大得多,因為這是一個剛過實驗期的初生產品,加上看官看看今年六月老賈最後一場 WWDC,幾個新東西裡面,iCloud 居然是老賈親自上陣來介紹了快整場,重要性可略見一斑!
近幾年來,科技業最火熱的話題就是雲端,幾乎每個科技界大老都在談,也造成媒體帶給消費者的感覺就是 " 雲端是個全新的概念,是 most cool stuff!" 其實在筆者的感覺,根本就不是那回事,說穿了,無論是早期的 3.5 吋磁碟片,到硬碟,到光碟片,甚至到藍光,回歸本質,就是在說儲存 Content 這件事情。
雲端所說的,也不過就是把 Contents 放到另一個地方,然後更方便的讀取,並且更有效率地與其他 Device 以及其他資訊做結合,不過說的雖然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是相當的難,為什麼難?因為消費者的需求不同。
如果我們現在把 " 檔案 " 這個概念,更廣義的從影音,文件拓展到生活大小事,約會以及信件來看,微軟其實很早就在做雲端,做得很爛就是了,Google 也在做這件事,用實驗室的方法,所以大家都用不同的概念呈現,想吸引消費者,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實消費者的態度不一,因為製造商非常難用同一套標準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當在行動裝置上面,消費者可以很輕易地滿足這個需求,每個人都是 iPhone,但是裡面的 APP 卻是每個人都不同,這也是為什麼 iPhone 跟 Android 之所以可以大賣的原因,因為 " 我可以決定我自己要甚麼 " 。
但是在網路的世界卻不是那麼回事,資料太廣太雜,消費者很多時候連自己要甚麼都不知道,加上早期技術的不成熟,使用起來很不順,甚至綁手綁腳,當然不會獲得青睞,單看 Apple 從 dot mac 到 MobileMe,又到了iCloud,就知道他們一直嘗試在改變雲端服務的內容,但是不像 Google 一直用 Labs 的方式在 test users,Apple 在這邊的發展,顯得保守許多,而且需要收費,所以這也是讓最多人卻步的原因,但是不諱言的是,一旦收費了,Apple 的態度其實蠻負責,服務內容及型態也是還不錯的,只是市場一直不如他的兄弟 iTunes 以及 App Store 那麼大就是了。
這次 Apple 至少做了點進步(當然可能也是覺得技術成熟了),隨著 iOS 5 發表讓自家的 iCloud 能與系統直接做結合,而且 5GB 免費,一般消費者真的夠用了,MobileMe 能做到的是線上同步你的通訊錄、行事曆、跟 Email 信箱服務,而筆者覺得 iCloud 最大的改變是甚麼?iCloud 主要是可以儲存幾乎所有你的內容,而且完全不需要透過任何接線就可以自動同步到你所有的裝置,這些 Content 包含甚麼?不只你的通訊錄,行事曆,Email 而已,現在你的 APP,文件,書,照片跟音樂也全部同步了!無一倖免(?)!現在這樣的轉變真的很厲害! 雖然筆者不敢保證是不是消費者想要把所有的資訊都同步(ex:跟小三約會......艸),但是至少他把懶人包的精神發揮到極高!而且重點在於 " 你想要新增的東西 " 跟 " 我選擇同步的方式 " 。
現在很多廠商對於雲端的情形是,甚麼東西都想要把他連上網,然後就跟消費者說 " 我有雲端 ",我們可以看看物聯網的概念就是如此「Internet of things」。
可是,消費者真的需要嗎?
筆者很多同事都使用 Facebook 跟 Plurk,無時無刻都在上,但是對於電視聯網這件事情非常感冒,這很可能(不是針對每個人)就是消費者不想要的東西,可是廠商把它做進去了,Apple 現在能做到讓消費者選擇,卻又能用最方便的方式,至少筆者覺得,這是目前最適用消費者的方式。
iCloud 是否是消費者最終需要的 content 平台,又是否能佔有一席之地?筆者抱著比較樂觀的態度看待這件事,雖然 Apple 綁硬體,又想跨足 Windows 綁軟體的吃相不太好看,但是就算 Apple 做不到消費者最想要的,至少也能給其他廠商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
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JimmyWu:一個看似時常處於文弱躊躇,其實內心堅定澎湃的天秤座男子,曾負笈英倫三島深造,深愛歐陸的多元文化與內涵。目前擔任某資訊大廠小小工程師,活在蘋與非蘋之間的複雜環境,卻能保持單純無暇的心境。
▉ 延伸閱讀:按此可列出目前老地方冰果室所有專欄文章。
|